向“台獨”亮劍!東部戰區圍臺演習釋放諸多信號
楊震 上海政法學院東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
4月2日,東部戰區位台灣海峽中部、南部相關海域組織“海峽雷霆-2025A”演練。這是繼2024年“聯合利劍-2024A”演習和“聯合利劍-2024B”演習之後,解放軍在台島周邊的又一次大規模演習。與以往相比,此次圍臺演習從時機、科目和規模方面釋放了諸多信號。
時機上,此次演習正值特殊時間節點
一是“台獨”勢力蠢蠢欲動。賴清德自上任以來,“謀獨”本性暴露無遺。在島內,他大幅提升防務預算,舉行各種所謂的防衛演練,不斷鼓吹所謂“防衛韌性”,揚言召集40萬“民力”,打造“全民皆兵”氛圍。此外,賴清德還將大陸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提出所謂“17項策略”,不斷在島內煽動“反中抗中”,大搞“綠色恐怖”,制定“毒教材”,驅逐陸配等惡行更是數不勝數。這也徹底揭開了賴清德當局反和平、反交流、反自由、反民主的醜惡嘴臉。在國際上,賴清德當局大肆購買美制武器,加大與美國等外部勢力的勾連,甚至直接把臺積電變成“美積電”。
二是國際社會中出現不負責任的涉臺言論。2025年2月15日,美日韓三國外長在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時發表宣言稱:“支援台灣有意義地參與適當的國際組織。”3月31日,美國防長在日本訪問期間,宣稱要與日本共同提高所謂的“臺海威懾力”。
在此背景下,解放軍在臺海地區實施針對性軍事演習,既為打擊“台獨”囂張氣焰,也為回擊美西方國家“以臺制華”圖謀。
科目上,此次演習“幹貨滿滿”
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4月2日表示,此次演練,重點實施查證識別、警告驅離、攔截扣押等科目,檢驗部隊區域管控、聯合封控、精打擊要能力。
有專家介紹,此次演習中,東部戰區數艘驅護艦、戰機編隊同時進逼,雙向鎖島,協同常導和遠箱火等對“台獨”重要目標開展模擬打擊。在強大偵察預警體系支撐下,通過空中截擊,對海突擊,對陸打擊等,迅速奪取戰場綜合製權,對“台獨”勢力實施心理震懾。
此外,施毅還宣佈,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山東艦航母編隊位台島以東海空域,與海空兵力進行艦機協同、區域制空、對海對陸打擊等科目演練,重點檢驗內線外線一體聯動、立體封控和諸軍兵種聯合作戰能力。可見,航空母艦編隊出動是為了奪取臺海周邊制海權,並利用制海權對島內分裂國家的勢力實施猛烈打擊。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航空母艦奪取制海權的意義不僅在於保障兩棲作戰部隊搶灘登陸,並向縱深推進,更在於威懾和擊敗外部干涉,保證登島部隊的物資運輸、兵員補給和傷員回送暢通。
規模上,此次演習堪稱“亮劍”行動
此次演習出動了解放軍所有的軍種——陸軍、海軍、空軍和火箭軍。從軍事角度來説,跨越軍種的作戰行動被稱為一體化聯合作戰。隨著新軍事革命的不斷推進,“體系破擊”成為我軍一體化聯合作戰的重要指導思想。所謂“體系破擊”,是指集中精銳作戰力量,以非接觸、非線式中遠端精確打擊為主,與其他作戰手段相結合,對敵作戰體系以至整個戰爭體系中的節點或要害實施結構性破壞,降低和削弱其整體作戰效能,動搖和摧毀敵人抵抗意志,從而以較小的代價迅速達成作戰目的的作戰方法。
從規模上來説,此次演習凸顯解放軍實施“體系破擊”作戰的高超水準,堪稱向“台獨”分子的“亮劍”行動。各軍種配合嫺熟,且指揮、控制、通信和戰場態勢感知能力過硬,有信心有能力維護祖國統一。
截至目前,解放軍在臺海地區的演習仍然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有理由相信,相關演習對促進祖國統一,穩定周邊形勢具有積極意義。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