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是對西藏人權事業的最好書寫
作者:謝偉鋒
青藏高原的晨光中,八廓街轉經道上的銅鈴聲與智慧支付提示音和諧共鳴;布達拉宮廣場上,直播帶貨的藏族青年與磕長頭的朝聖者相視微笑。這種傳統與現代交織的場景,正是當代西藏人權發展的生動寫照。
當我們將人權的評判標準從抽象概念回歸到具體生命品質的提升,從政治話語回歸到民生改善的實績,西藏這片離太陽最近的土地,正用一個個幸福生活的場景書寫著一部獨特的人權發展篇章。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新時代西藏人權事業的發展與進步》白皮書,讓世人再次見證了雪域高原上人權保障的纍纍碩果。
人權是什麼?用西藏老百姓的話來形容,那就是美好生活照進了現實,恰如高原上綻放的格桑花那般鮮艷。且看雪域高原,高速公路穿行于雪山草甸之間,5G基站與經幡共同裝點蔚藍天空,復興號穿梭在世界屋脊之下……
2024年,西藏GDP突破2700億元,糧食總産量首次突破110萬噸。更為可貴的是,發展成果切實轉化為民生福祉:在校生總數達到97萬人,超過西藏總人口的四分之一;2024年,城鎮新增就業5.1萬人……這種兼顧效率與公平的發展模式,讓每個藏族同胞都能觸摸到時代的溫度。
文化,從來是人權篇章裏的重要書寫。今日的西藏,大型史詩實景劇《文成公主》已能直接吸納及間接帶動就業上萬人次;日喀則的唐卡畫師們,開始著眼于將傳統礦物顏料與數字藝術結合。當文化傳承在創新中延續血脈,這種開放包容的文化生態,正是國家人權觀的生動實踐。
白皮書指出,西藏現有各級各類代表性項目2760項,代表性傳承人1668名。《格薩(斯)爾》、藏戲和藏醫藥浴法已列入聯合國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西藏文化事業的發展,真正體現了“見人見物見生活”,讓人權有了最為生動的踐行。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看到更大的世界,也是人權事業見於細微的體現。今年藏曆新年,中山市實驗中學為高一、高二西藏班的90位學生籌劃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同過一個節•共用民族情”喜迎藏曆新年活動,用歡聲笑語奏響民族團結進步的和諧樂章。
個體的命運軌跡,折射出西藏人權發展的多維圖景。人權不是西方專利的話語武器,而是體現在每個生命尊嚴的挺立、每個夢想照進現實的過程。當高原兒女既能仰望神聖的岡仁波齊,又能共用國家發展紅利時,這就是最動人的人權敘事。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捍衛人權的理念,需要堅定地付諸行動。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震後,國家和地方搶險救援隊伍、航空救援和社會應急力量趕赴災區抗震救災,各支救援力量克服高寒缺氧、余震不斷等艱難險阻,在海拔4300多米的高原上爭分奪秒,全力營救生命、減少損失。這一場爭分奪秒的救援行動,不僅展現了國家強大的應急救援能力,更彰顯了對每一個生命的尊重與珍視,是西藏人權事業在新時代生動實踐的一個縮影。
要看西藏人權事業發展得如何,不妨來一場親身奔赴。2024年,西藏接待國內外遊客6389.1萬人次,同比增長15.8%。吸引大家紛至遝來的,不僅是美景,還有人文。這一年的9月,在西藏遊玩之後,來自墨西哥的塔提安娜·卡拉斯科説:“通過與當地百姓的交流,我了解到他們對自己的生活非常滿意。”
外國友人的所見所聞所言,輕鬆擊破了西方國家的“抹黑濾鏡”,讓西藏予以真實地展示。正如白皮書所説的,“今天的西藏,政治安定、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宗教和順、環境友好、人民安居樂業,創造了雪域高原上的人權保障奇跡。”
這樣的西藏,讓人嚮往!(謝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