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銀發旅遊列車更大潛力
近日,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國鐵集團等九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增開銀發旅遊列車 促進服務消費發展的行動計劃》,圍繞增加銀發旅遊列車服務供給、強化適老化設施保障、提升銀發旅遊列車服務水準、優化銀發旅遊列車發展環境4個方面,提出了12項重點任務。這是在我國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老年消費群體不斷擴大的背景下,創新旅遊服務供給、增進老年人福祉、擴大服務消費的創新之舉。
增開銀發旅遊列車是挖掘銀發群體消費潛力的有力舉措。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4年,全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6510元增至41314元,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由12054元增至28227元,實現了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待遇水準的提升,意味著老年群體晚年生活的經濟保障能力更強,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更有保障,也為銀發經濟孕育了巨大消費潛力。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佔GDP比重約為6%。預計到2035年將達30萬億元左右,佔GDP比重約10%。
增開銀發旅遊列車也是滿足銀發群體消費需求的應時之舉。旅遊已經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剛需標配和生活品質的重要體現。佔全國人口22%、高達3.1億人的60歲及以上人口,群體消費升級趨勢明顯,尤其是文旅消費意願不斷增強、需求持續增長。2024年,國鐵集團共組織開行旅遊列車1860列,為歷年最多,運送遊客超100萬人次,其中老年遊客佔比近80%,成為主要客群。據中國旅遊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末,我國出遊率較高、旅遊消費較多的低齡健康老年群體將超1億人,銀發旅遊收入有望破萬億元。
增開銀發旅遊列車更是充分發揮鐵路資源優勢的重要內容。進入新時代,我國鐵路路網規模、品質和現代化水準顯著提升,已建成並運營了總里程超16萬公里、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和先進鐵路網,“八縱八橫”高鐵網主通道建成運營規模達80%。依託資源優勢,在新疆、雲南、黑龍江等熱門方向和線路,國鐵集團不斷推出“熊貓專列”“呼倫貝爾號”“絲路夢享號”等品牌旅遊列車,2024年開行列數較2019年和2023年分別增長47%和20%。
作為主要針對老年客戶開發、滿足老年客戶特定需求的旅遊列車,銀發旅遊列車不僅具有旅遊列車原有的路線靈活、多點串聯、在途觀光、車隨人走、晝遊夜行等特點優勢,還能夠充分利用客運非高峰時段,既滿足老年人旅遊出行需求,又能最大限度用足鐵路運力,盤活挖掘低效閒置資源。
不過,我國旅遊列車市場總體仍處於發展階段,數量和承運量佔比較低,仍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空間。未來,更好地發展銀發旅遊列車,還應多措並舉。
一方面,推進對列車和景區(點)的適老化、綠色化、舒適化改造,如對燈光、扶手、座椅、廁所等的針對性升級,對旅遊基礎設施的無障礙改造,對步道安全升級等。把列車打造為沿途特色農産品展銷的“移動櫥窗”,實現助農增收。推出特色美食、理療保健服務、老字號産品、特色文化演出、非遺技藝及舞臺藝術視頻等,讓“銀發專列”成為移動的“適老空間”,豐富老年群體旅途生活。
另一方面,以銀發旅遊列車為抓手,提供品質型、舒適型、普惠型的多元産品,串聯起城市近郊古村落、家庭農場等“輕量級”景點,形成一批主題旅遊列車品牌,建立老年旅遊服務標準化體系。通過城市老人鄉村旅居康養、農村老人遊覽城市開闊視野,促進城鄉流動,有效破解“城市養老焦慮”與“鄉村資源沉睡”雙重困境。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英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