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經濟”的本質是開放發展
袁正 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地瓜經濟”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政浙江期間提出的一種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其內涵是像地瓜一樣,藤蔓向外延伸,養分反哺根基,反哺本土經濟升級發展,增強本土經濟韌性。“地瓜經濟”蘊含著浙江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和實踐智慧,體現了新發展理念中開放發展的要求,既是對浙江經驗的提煉,也是中國開放型經濟的縮影。
高效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任何地區的資源稟賦都是有限的,而發展目標永無止境。要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發展開放型經濟,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産業發展所需的市場、資源、能源、投資、人才都離不開外部環境,而要高效利用全球資源要素和市場空間,就應當像地瓜藤蔓四處伸展一樣進行全球化佈局,再通過養分反哺根基提升本地發展效能,成就“世界工廠”地位。
高水準“走出去”,高水準“引進來”。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增大,本地市場規模有限,經濟迴圈不暢等問題制約著諸多地區的經濟發展空間。因此,必須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以對外開放贏得發展主動和競爭優勢。過去對外開放強調以招商引資為主,現在強調“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堅持高水準“走出去”,勇於並善於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開拓市場,像地瓜藤蔓一樣拓展空間範圍。本地企業(根)通過向外投資、技術合作等“藤蔓”延伸,最終壯大本土經濟基礎。堅持高品質“引進來”,以本土企業為主導,通過産業鏈、資金鏈等“藤蔓”形成跨區域經濟網路,實現內外資源整合,做大做強本土龍頭企業或總部經濟。“走出去”的本地企業帶著技術、資金、人才團隊反哺本地,發展産業鏈中的創新項目,促進本地産業升級與就業增長。著力推進當地總部經濟、首發經濟、産業園區發展。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管是“引進來”,還是“走出去”,都離不開當地的營商環境。良好的營商環境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進專業化分工、創新和投資。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完善驅動內外聯動的基礎設施、政策支援、開放平臺等。完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環境、數字等基礎設施網路,打造“公鐵水空”綜合物流樞紐,完善對外投資、對外貿易、招商引資政策,切實優化政務服務,扶持外向型企業搶抓機遇、全球佈局,為出海企業拓展國際市場、降本增效、口岸通道、服務體系等提供政策支援。
強化科創引領,弘揚企業家精神。在早期階段,“地瓜經濟”不拘一格,各顯神通,遇到什麼機會就抓住什麼機會。但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江浙滬等發達地區應強化科創引領和輻射,跟隨世界技術前沿,匯聚高技術人才,打造高水準“産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弘揚科學家精神和企業家精神,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著力培育未來産業,主動邁進全球産業鏈高端環節。同時,伴隨著傳統産業轉型升級,部分勞動密集型産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應當充分利用全球更廉價的生産要素,縮短與終端市場的距離,通過降低生産成本和銷售成本,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