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南韓結婚生育“雙回升”能持續嗎?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南韓結婚生育“雙回升”能持續嗎?

2025-03-27 08:59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南韓統計廳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共有22.2萬多對新人在2024年共結連理,比前一年增長了14.8%,這是自1990年以來的最大增幅。無獨有偶,在經歷多年持續下滑後,2024年南韓總和生育率終於迎來時隔9年的首次反彈。這一數據從上一年的0.72回升至0.75,增幅雖然只有0.03,但對於這個全球生育率墊底的國家來説,著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信號。然而關鍵問題是,回升背後的推動因素是什麼,以及這一趨勢能否長期延續?

根據南韓統計廳發佈的數據,2024年南韓全年出生人口達到23.83萬人,同比增長3.6%。但從季度數據來看,一、二季度出生人口分別同比減少6.2%和微增1.2%,三、四季度出生人數則出現明顯增加,同比增幅分別達到8%和13.1%。

出現這樣的變化,大致可以從婚姻數量增加、生育和人口結構變化,以及政策鼓勵的影響三方面考慮。

首先,作為東亞鄰國,南韓在婚姻規範、家庭觀念等許多方面都與我國有著相似之處,婚姻仍被視為生育的前提,2023年南韓的婚外生育率僅為4.7%。雖然結婚並不意味著必然生育,但婚姻數量的增減往往是出生人口變動的重要前置條件。

數據顯示,南韓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被推遲的婚姻,自2022年夏秋開始出現明顯增加,並一直持續到2023年春季。考慮到南韓從結婚到生育第一胎的平均時間大約為2年半,2022年夏秋至2023年春天扎堆結婚的夫婦恰好會在2024年的夏秋開始迎來新生兒,這與去年分季度的出生趨勢相吻合。

然而,這一輪結婚數量的增加主要是受到疫情期間婚姻推遲的堆積效應所致,此後的半年時間,南韓結婚數量又再次出現了下滑。如果僅從這一因素來看,今年上半年新生兒數量的增加或許會出現停滯。不過從2023年底起,南韓結婚登記數量再度攀升並延續至今。因此,在未來一定時期內,出生率可能保持回升態勢。

其次,需要考慮南韓育齡女性的生育結構和整體人口結構的變化。2024年,南韓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齡已經分別上升到33.86歲、31.55歲。當前生育的主力群體則主要集中在30-39歲女性,而30歲以前生育的女性比例已經降至約1/5。

從南韓出生人口趨勢來看,上世紀90年代初,南韓曾迎來一次小的“嬰兒潮”(這一代人是1964-1973年南韓第二次嬰兒潮的子代)。在此期間,南韓平均每年的出生人口超過70萬,這批人現在正步入30多歲的結婚和生育高峰期。換句話説,南韓適齡婚育人口基數的擴大也是推動此次出生率回升的重要人口學因素之一。

再次,南韓中央和地方政府近年來不斷加大對生育的政策支援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社會對婚育的認同度。例如,在經濟支援方面,南韓政府大幅提高了育兒津貼和現金補助。自2022年起,1歲以下嬰兒家庭每月可領取約3700元人民幣的育兒補貼,2024年進一步提升至5300元,同時所有新生兒家庭還可一次性獲得約1萬元的出生補貼。為推進夫妻共同育兒,政府延長了育兒假,並將休假期間的工資補貼上限提高至約1.3萬元人民幣,同時允許育兒假分期使用,以幫助父母更好地平衡工作與家庭。

在住房支援方面,政府為新婚及育兒家庭提供可優先申請公寓特供房的“特別購房資格”,並推出低息住房貸款。托育和教育支援上,擴增了公立託兒所,提供最長12小時的托育服務,並擴大了對0-2歲嬰幼兒的免費托育範圍。此外,對多子女家庭還實施了大學學費減免等政策。

長期以來,南韓年輕群體對結婚和生育態度較為消極,但去年9月南韓低生育老齡化委員會發佈的《結婚、生育、養育及政府低生育對策認知調查》顯示,青年群體的結婚和生育意願均有明顯回升。儘管目前尚無法以此判斷生育率回升和政府政策之間的因果關係,但至少可以將這一變化視為政策效用的積極信號。這也表明,在人口問題上,並非無論採取什麼措施都無濟於事,關鍵在於政府能否將人口政策持續置於優先議程上。

低生育問題已經成為南韓社會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儘管2024年結婚率、出生率有所回升,但如前文分析,這一變化大概率只是暫時現象。考慮到南韓結婚數量和人口結構的變化,生育情況的改善或許能在未來兩三年內持續。長期而言,顯然不足以扭轉生育率低迷的根本困境。當前,過度競爭的社會結構、高昂的住房與教育成本,以及家庭內部和職場中的性別不平等,這些深層次問題依然是影響南韓青年婚育意願的核心障礙。這需要更有力的政策支援和社會環境的本質性改善,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對結婚和生育的態度。(作者是中山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副教授、南韓學研究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