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特朗普政府“腰斬”教育部,折射美國社會價值觀衝突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特朗普政府“腰斬”教育部,折射美國社會價值觀衝突

2025-03-26 07:00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寇恬瑞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3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行政令,要求教育部長琳達•麥克馬洪“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推動該部門關閉,並把“教育權歸還各州”。教育部因此成為特朗普政府第一個想關閉的內閣級機構。事實上,自3月11日起,美國教育部就開始實施大規模“削減行動”。加上此前的“買斷計劃”,該部門員工人數已從4133人縮減為2183人。

特朗普執意要拆了教育部這座“廟”,原因有三個方面:

第一,兌現以往“政治支票”,鞏固保守派基本盤。長期以來,美國保守派選民批評聯邦政府對教育的“過度干預”,認為自由派主導下的教育“侵蝕”其傳統價值觀。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時,關閉教育部即是其反覆強調的核心議題。2024年競選期間,特朗普明確把“解散教育部”納入“議程47”計劃,承諾將教育管理權下放至各州。特朗普此番行動,迎合了共和黨選民對“小政府”的訴求。

第二,教育部官僚主義嚴重,被批“高投入低産出”。特朗普以“3萬億美元投入未改善學生成績”為由,批評教育部的低效無能。在2023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試中,美國中學生的數學排名位列38個經合組織(OECD)國家中第22位,而每人平均教育支出高達1.7萬美元。此外,教育部每年需處理高達400萬小時的文書工作,造成嚴重資源浪費。

第三,斬斷左翼意識形態“毒害”,重塑保守主義教育生態。特朗普政府指責教育部被“自由主義意識形態污染”,反對其推出的多元公平包容(DEI)政策、性別意識形態和批判性種族理論。白宮在行政令中還特別規定,任何剩餘資金項目不得涉及DEI內容,實質是將保守派價值觀嵌入教育治理體系。這種“意識形態清洗”與特朗普對高校左翼運動的打壓一脈相承。3月14日,教育部對美國50多所高校展開調查,主要針對高校在DEI項目上涉嫌種族歧視,特別是對白人和亞裔學生的不公平待遇。

然而,關閉教育部絕非一紙政令就能輕而易舉實現的,將面臨諸多違憲爭議與執行困境。

首先,在法律層面,根據美國憲法第一條,聯邦機構的設立與裁撤必須經國會立法程式。早在2017年,特朗普就試圖合併教育部與勞工部,該提案最終因兩黨反對而流産。特朗普關閉教育部需獲參議院60票支援,這意味著即使全部共和黨參議員同意,仍需7名民主黨參議員投票支援。當前,特朗普試圖先以裁員、削減預算癱瘓教育部運作,再對國會施壓,推動共和黨議員提交立法草案。但這種做法短期內恐難有理想效果。

其次,在執行層面,若由其他部門接手教育部管理的1.7萬億美元學生貸款組合,或將面臨數據對接、法律合規性審查等複雜問題;聯邦教育民權案件若轉由司法部處理,可能導致執法標準混亂與案件積壓。因此,關閉教育部在現實操作中成本較高,最終可能妥協為“象徵性瘦身”。

最後,在社會層面,根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2月份的民調數據,63%的美國人反對關閉教育部,37%表示支援。這反映出美國社會意識形態與公眾政策認知的撕裂。當前,反對派已形成跨階層聯盟,包括教師工會、家長組織、民權團體和民主黨力量,計劃以司法訴訟、街頭抗議和選舉施壓等方式進行阻擾。因此,特朗普強行關閉教育部將遇到較大阻力。

綜合來看,特朗普政府關閉教育部並非單純機構改革,本質是美國聯邦與州權、公平與效率、自由與保守的價值觀衝突。徹底廢除教育部在法律、執行和社會層面仍面臨重重障礙,特朗普能否實現其“教育美夢”仍需漫長博弈。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