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對華立場為何出現“軟化”?
呂蘊謀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安全項目負責人
據路透社報道,英國政府近期削減了對英中關係的審查,並可能出臺一份對華不太苛責的評估報告。這體現出工黨政府上臺後,英國對華政策出現積極轉變。
近年來,隨著中美博弈加劇,中英關係進入波動期。同時,英國在香港等問題上的錯誤立場也為中英關係帶來嚴重挑戰。在蘇納克政府執政時期,英國將中國定位成“劃時代的挑戰”,宣稱中國是英國“經濟安全的最大國家威脅”。
2024年7月工黨政府上臺之後,英國對華政策出現積極動向。新首相斯塔默的外交風格相對謹慎、務實,並多次釋放“重啟對華關係”的積極信號。在巴西G20峰會期間,斯塔默更是與習近平主席實現自2018年以來中英兩國元首的首次面對面會晤。在會晤中,斯塔默強調,“牢固的英中關係”對於雙方都具有重要意義,希望雙方坦誠討論彼此分歧。
英國對華態度出現積極轉變的原因可概括為三個方面。
其一,中英經貿關係具有高度價值,對華強硬政策不可持續。英國是中國在歐洲的第三大貿易夥伴、第二大投資目的地和第三大外資來源地,中國也是英國在亞洲的最大貿易夥伴,中英經貿關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近年來,英國前幾任保守黨政府的對華強硬政策給中英經貿關係造成了波折。在2022年和2023年,中英雙邊貨物進出口總額分別同比下降8.1%、4.3%,2024年1—9月中英雙邊貿易總額也同比下降0.5%。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的背景下,這一趨勢對中英雙方甚至世界貿易而言都是有害無利。因此,英國對華強硬政策不具有可持續性,改弦更張是勢所必然。
其二,英國當前面臨一定的經濟壓力,對華存在強烈的經濟需求。當前,英國財政負擔較為沉重,民眾生活水準不斷下降。雖然2024年上半年英國經濟增長有所起色,但英央行判斷從第三季度開始英國經濟已出現頹勢,第四季度更有可能面臨衰退風險。工黨政府財政大臣裏夫斯將刺激經濟增長作為首要任務,主張採取“冷靜務實的經濟現實主義”來發展中英關係,其本人也計劃于2025年初訪問中國。因此,工黨政府在此背景下釋放對華立場“軟化”的信號,有助於為後續一系列兩國高層交往營造良好的氛圍,為中英重啟經濟財金對話等經貿合作做好鋪墊。
其三,當前國際政治存在較大變數,英國需要通過改善對華關係增加確定性。2024年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候任總統特朗普即將於2025年1月重返白宮。美國的外交政策或將因此迎來重大變化。這不僅是跨大西洋關係的最大變數,也是國際政治的重要變數。尤其是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英國工黨對特朗普的部分做法持嚴厲批評態度,特朗普還曾公開指責英國工黨干涉美國大選。因此,在英美關係存在變數的情況下,工黨政府有意借助中英關係來發揮一定的平衡作用。
英工黨政府對華採取務實立場、釋放積極信號,有助於改善近年來不斷下滑的中英關係,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但中英關係未來將走向何方,還有待觀察。工黨政府在對華政策上提出了所謂“3C準則”——競爭、合作和挑戰(Compete,Cooperate and Challenge),未來中英關係究竟以“合作”為主基調,還是更加強調“競爭”和“挑戰”?可解釋空間較大。此外,特朗普上臺後,或許會加劇中美博弈的烈度與廣度。英國在這一背景下如何處理中英關係,也有待觀察。
工黨政府雖多次釋放務實信號,但仍未完全放下對華意識形態“棱鏡”。可以預見,在其對中英關係的“全面審查評估”中,不免仍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誤解和偏見。未來中英若要重建信任甚至重回“黃金時代”,仍需雙方共同努力。
編審:高霈寧蔣新宇蔡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