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提前大選已成定局,朔爾茨連任希望渺茫
吳妍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
12月16日,德國聯邦議院針對總理朔爾茨的信任投票塵埃落定。733名議員中有717人參與投票,只有207位議員投出信任票,這意味著朔爾茨未獲超半數議員的支援。如果説11月朔爾茨宣佈解雇財政部長林德納、自民黨旋即退出聯合政府的決定出人意料,那麼信任投票結果則並不讓人意外。畢竟朔爾茨在投票動議前就已坦言,其目標正是為提前大選“掃平障礙”。
當日晚間,朔爾茨已就解散議院向聯邦總統施泰因邁爾提出建議。根據德國《基本法》,接下來德國總統需在21天內作出決定,如若解散議院,則需在60天內組織重新選舉。儘管在理論上總統有拒絕解散議院的權力,但實際上各黨派已就提前大選制定了詳細的路線圖。聯邦總統預計將於耶誕節前後宣佈解散議院,而原定於2025年9月28日的聯邦大選也預計將提前至2月23日進行。可以説,德國首個三黨聯合政府的“散夥”已成必然。
德國政治素來“穩定”,兩德統一75年來僅産生9任總理,科爾、阿登納、默克爾等多位德國前總理任職時間均超過十年,但朔爾茨並非首個通過發起信任投票推動提前解散政府的德國總理。第一次信任投票是1972年時任總理勃蘭特提出的,此後的施密特、科爾以及施羅德也採取過同樣策略。
除施羅德在2005年以微弱差距輸掉選舉,其他幾位發起信任投票的聯邦總理均借此成功打破政治僵局,並實現連任。不過朔爾茨當前面臨的形勢全然不同。儘管朔爾茨此前一直試圖將聯合政府的垮臺歸咎於財長林德納的“目光短淺”和“自私自利”,但仍難掩執政三黨在今年6月的歐洲議會以及9月的地方州選舉中接連失利的事實。顯然,無論是對於朔爾茨本人還是對執政聯盟,德國民眾的滿意度都在持續下降。
朔爾茨亦深知,當前並非提前大選的最佳時機,曾希望將大選時間拖延至明年3月甚至4月,為競選連任爭取更多時間窗口,但聯盟黨、選擇黨等諸多反對黨極力反對,迫使朔爾茨推動提前大選。
自上個月以來,德國諸多黨派已陸續確定各自的總理提名人選。社會民主黨(社民黨)依舊堅持提名朔爾茨,聯盟黨提名基民盟主席默茨,綠黨則推舉現任聯邦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選擇黨也推舉出了該黨成立以來的首位總理候選人——聯合黨主席魏德爾。這是德國歷史上首次出現四位總理候選人。
從多家民調機構的最新數據來看,參選的德國政黨可大致分成四個梯隊:第一梯隊無疑是聯盟黨,憑藉超過30%的支援率遙遙領先;第二梯隊係選擇黨和社民黨,兩者差距微弱,支援率約在16%至18%之間;第三梯隊係綠黨,支援率在11%至13%之間;第四梯隊有今年1月剛剛成立的莎拉•瓦根克內希特聯盟、自民黨以及左翼黨,三黨在5%的議會門檻左右徘徊。
按目前的形勢看,朔爾茨連任希望渺茫,默茨無疑是下屆德國總理的熱門人選。然而面對碎片化的政黨格局,即使支援率無人能及,聯盟黨也無法獨立執政,組閣成為真正的難題。根據目前公佈的競選綱領草案,德國各黨派間存在明顯分歧。如在直接導致三黨政府解散的債務剎車問題上,社民黨和綠黨主張修憲,通過舉債增加投資,以提振經濟;但聯盟黨在此問題上“堅持《基本法》規定的債務剎車”。此外,儘管選擇黨依舊被視為“異類”排除在任何組閣可能性之外,魏德爾被提名為總理候選人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但該黨將近20%的支援率決定其必將作為強勢的反對黨,在下一屆政府中發揮影響。
下一屆聯邦政府的組閣形式目前仍不明朗,大概率在明年2月大選投票結果出爐後才會初現端倪。在不確定性持續上升的十字路口,德國一直引以為傲的“歐洲經濟火車頭”和“歐洲政治穩定錨”的地位,似乎已岌岌可危。誠如現任德國副總理、綠黨總理候選人哈貝克所言,“似乎所有人都認為選舉之後一切都會好起來”,但實際上德國的未來依然充滿挑戰。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