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更寬
編者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總動員、總部署。在中央宣傳部理論局、中央網信辦網路傳播局指導下,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家高端智庫與光明網聯合推出“理響中國·鏗鏘有理|在改革開放中開闢廣闊前景暨黨校公開課第十二季”專題視頻。專題視頻堅持問題導向,10位黨校主講嘉賓通過與青年教師和學生對談的形式答疑釋惑、增進共識,用通俗語言、翔實數據、鮮活事例,著力把好的改革舉措宣傳好,推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人心。
本期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王茹解讀“如何讓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更寬”。
【文字實錄】
孫佳園[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2023級碩士研究生]:王老師好,看到今天這個主題我真的非常感興趣。在我參加暑期調研的時候,我發現各地對保護綠色生態環境越來越重視,大家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也都耳熟能詳。像烏蘭布和沙漠舉辦首屆大漠星辰萬人歡唱節,從傳説中的“紅色公牛”到如今的美麗沙海,披綠成金,我們不僅做到了保護綠水青山,更將其轉化成了金山銀山。
孫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2024級博士研究生]:這個問題我也很感興趣,現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生活中我們也有很多綠色轉型的成功實踐。比如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等,都先後獲得了聯合國環境保護的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除了要保護好生態環境,我們如何將綠水青山的價值發揮出來,創造點綠成金的實踐呢?
王茹: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一定要保護好綠水青山。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綠水青山都被破壞了,那麼發展的綠色資本都不存在了,還談何轉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在保護好綠水青山這方面其實是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時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比如説空氣污染問題,這幾年實現了非常明顯的改善。2023年PM2.5的平均濃度已經下降到了每立方米30微克。中國成為全球大氣污染治理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這一點咱們每一位都是親歷者。水質也是明顯的好轉,2023年地表水(Ⅰ—Ⅲ類)水質,也就是我們常説的優良水體,它的比例已經佔到89.4%,而劣五類水體的比例降到了0.7%。我們之前夢想的天更藍、水更清,已經在從夢想變為現實。我們在保護好綠水青山的基礎之上,才可以談下一步如何促使綠水青山更好地轉化為金山銀山。
那麼如何實現這種轉化呢?最重要的就是促使綠水青山所代表的良好生態環境要充分體現出金山銀山所包含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從而實現生態優勢轉化為綜合的發展優勢。
孫佳園:那落實到實踐中,我們怎樣打通並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途徑呢?
王茹:健全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是拓寬“兩山”轉化通道的關鍵路徑,第一步就是剛才我們談到的——一定要完善綠水青山的保護機制。要保證綠水青山的可持續性供給,做大自然資本。
第二步是促進生態産業化,也就是發展綠水青山相關的産業。在發展産業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點,就是要找到綠水青山的經濟載體。這個經濟載體可以包括生態農業、特色旅遊等等,這些産業的培育一定要堅持因地制宜,也就是要立足地方特色的區域稟賦,還有當地的發展條件,從而對這些産業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規劃和培育。比如説廣西崇左的糖料甘蔗産量佔到全國的五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糖罐子”,這些年在到底如何實現甘蔗“吃幹榨盡”這個方面很動腦筋,不斷去培育壯大蔗糖的迴圈利用産業鏈。老百姓種的甘蔗可以賣給糖廠,甘蔗尾可以留作種子,甘蔗葉可以在工廠裏被加工成飼料,而且甘蔗渣都可以經過制漿、熱壓成型、切邊等工藝製造成一些碗筷、刀叉,還有杯子等等這樣的産品。而且這些産品它是可降解的,所以對環境不會造成污染。一根甘蔗它就變成了幫助農民實現增收致富,同時助力穩邊固邊的一大法寶。
第三步就是要拓展和延伸配套的産業鏈。也就是説,我們關鍵是要發展一些相關的設計、物流、金融、行銷、品牌運營等等生産性服務業。比如浙江麗水,它是國家首批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的試點,這些年在如何實現生態産品“可量化、可交易、可增值、可轉化、可持續”方面做出了非常有益的探索。比如麗水率先地實現了生態系統生産總值——GEP的四級核算,在核算的基礎之上又把交易平臺建立起來了,加強了金融的支援,同時還培育了像“兩山”合作社、生態強村公司等等這樣一些市場主體,在“麗水山耕”這樣一個區域品牌的基礎之上又進一步地去拓展。所以看山景、住山居、品山耕、喝山泉,成就了很多人對於詩和遠方的美好嚮往,也把綠水青山轉變成老百姓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金山銀山。
孫晨:您剛剛講的內容解答了我很多的疑惑,但是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地方為了保護生態環境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有的地方可能也不具備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條件,這種情況該如何解決?
孫佳園:或者説在從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中還面臨著哪些問題?
王茹:其實剛才你們談到的這些問題,恰恰就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比如説全會提出要“推進生態綜合補償”,主要就是為了解決剛剛談到的保護生態缺乏足夠的正向激勵、缺乏足夠的合理回報的問題。那怎麼去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我們要承認的一個前提是這些年我們其實在生態補償這個方面,不管是從實踐上還是制度建設上,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就拿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來説, 2023 年中央財政就下達了資金1061個億,支援力度越來越大。但是客觀地講,目前我們的生態補償規模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投入依然是不匹配的,尤其是有的地方發展的機會成本或者説境遇性的損失是沒有得到合理補償的。在這個方面我們除了探索如何去提高縱向的財政補償的標準之外,還要積極地去探索橫向補償、市場補償等等方式,讓這個補償方式愈發的多元化,能夠發揮合力。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它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而是系統性的重構。這個過程體現的是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性認識的不斷深化,同時也意味著我們的改革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有助於讓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更寬,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掃清困難障礙,奠定體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