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一朝變天”,中東局勢何去何從?
高婉瑩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東所
從11月27日敘利亞反政府武裝發動西北攻勢,到12月8日大馬士革陷落,短短12天,在內戰中堅持了14年的阿薩德政府就此謝幕。敘利亞國內政局生變,可能將重塑中東地緣政治格局。
敘利亞“一朝變天”
2020年3月,敘利亞各方達成停火協議後,局勢曾一度緩和。今年11月27日,沙姆解放組織(HTS)發動“閃電戰”,打響停戰後的第一槍。短短兩天,由敘政府控制8年的第二大城市阿勒頗淪陷,反對派武裝士氣大振。隨後,沙姆解放組織與土耳其支援的“敘利亞國民軍(SNA)”合流南下,于12月5日佔領敘中部重鎮哈馬。12月8日,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已完全佔領戰略要城霍姆斯,並攻入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
12月8日晚,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在電視臺發表講話稱,“已推翻阿薩德政權”。敘利亞總理穆罕默德·加齊·賈拉利則表示“願意進行和平的權力過渡”“已準備好與任何人民選擇的領導人合作”。同日,俄羅斯外交部稱,巴沙爾·阿薩德已辭去總統職務,離開敘利亞,並下令和平移交權力。次日,有消息稱阿薩德乘機抵達莫斯科,俄羅斯將根據人道主義原則為他提供政治庇護。
反對派武裝何以奪權?
阿薩德政權終結的速度超出所有人的預料。綜合來看,反對派意外突襲、政府心力不足、盟友支援退潮等諸多因素,共同導致當前局面的出現。
從反政府武裝方面看,沙姆解放組織領導人阿布·穆罕默德·朱拉尼表示,為了此次突襲,他們已準備訓練了1年。進攻中,反對派武裝不僅使用了無人機等新武器,更搶先佔領了機場、空軍基地等,以防止政府軍發動空襲。精心策劃的突襲、卓有成效的戰術加之新武器,打了阿薩德政府一個措手不及。
從敘利亞政府方面看,2011年內戰爆發後,敘利亞經濟一落千丈,GDP從當年的675億美元,下跌到了2021年的89.8億美元,縮水近90%。與此同時,美西方國家還對敘利亞實施大規模制裁。2020年,美國實施所謂的“凱撒法案”,進一步擴大對敘利亞的制裁範圍,導致該國物資短缺,經濟進一步惡化。2023年2月,土敘大地震期間,由於缺乏燃料,敘利亞連搜救所需的重型機械都無法運作。在經濟困窘的背景下,敘利亞政府捉襟見肘,國防開支有限,軍隊作戰能力、作戰意願都大打折扣。
從大環境來看,俄羅斯深陷俄烏戰場,在敘利亞駐軍減少,增援阿薩德政府心有餘而力不足。加沙衝突以來,以色列頻繁襲擊敘利亞境內伊朗、黎巴嫩真主黨力量,導致雙方都減少了在敘駐留。而從過往情況來看,在2015年俄羅斯、伊朗介入敘利亞之前,阿薩德政府就一度失守八成以上的領土。如今俄羅斯、伊朗支援大幅減弱,阿薩德政府難敵反對派聯手攻擊。
中東局勢將何去何從?
敘利亞地處地中海、紅海、黑海、裏海、波斯灣的“五海”中心地帶,地理位置極其特殊,自古以來就被稱為“世界心臟”。如今,敘利亞國內政局生變,極有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重塑中東地緣政治格局。
敘利亞政治格局“洗牌”。阿薩德政府被推翻並不是敘利亞內戰的結束,而可能是新一輪大混戰的開始。從當前局勢來看,帶頭推翻阿薩德政府的沙姆解放組織控制西部沿海地帶,在各反對派武裝中居主導地位。受土耳其支援的“敘利亞國民軍”拿下北部多城,固守北方邊境,實力不容小覷。與美國結盟的庫爾德武裝“敘利亞民主力量(SDF)”掌控東部産油區,頗具財力。阿薩德政權是否會重整軍力、東山再起,尚不可知。
地區國家積極“做牌”。毫無疑問,土耳其是本輪敘利亞反政府派武裝行動的最大贏家。為鞏固當前收益,土耳其極有可能繼續扶持代理人參與敘利亞奪權,並以敘利亞為大本營打擊中東地區的庫爾德人。以色列同樣也不會放棄這個拓展外部空間、打擊伊朗的重要機會。12月8日,以軍加強在該地軍事準備,計劃擴大非法佔領範圍。隨著敘政府倒臺,以或進一步蠶食戈蘭高地,並借軍事和政治操弄謀求“合法吞併”。
域外大國觀望“等牌”。相比地區國家的主動進取,美、俄、歐相對謹慎。其中,美、歐國內保守主義、孤立主義盛行,不會大張旗鼓地踏入敘利亞泥潭。並且,美歐視沙姆解放組織為恐怖組織,如何調整立場還有待觀察。俄羅斯的當務之急是保住在敘利亞的港口和軍事基地,這需要重新統籌與敘利亞反對派的關係。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