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正確處理增強共建國家獲得感和堅持于我有利的關係

2024-12-06 08:53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徐佔忱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CCIEE)世界經濟研究部部長,“一帶一路”研究部部長

1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四次“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正確處理增強共建國家獲得感和堅持于我有利的關係”這一重要實踐要求。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地緣政治博弈加劇,新形勢下深入理解並在實踐中把握和處理好這一重要關係,對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意義重大。

共建“一帶一路”能取得重大成果,是因為中國和共建國家對這一關係處理得當。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基本原則,“共商”“共建”是方式和手段,“共用”是合作共贏,即合作成果對共建國家和中國均有益。因此,增強共建國家獲得感和堅持于我有利,並非對立關係,關鍵是如何處理好二者之間的平衡、協調和共進問題。增強共建國家獲得感和堅持于我有利,歸根結底在於堅持正確義利觀。所謂正確的義利觀,就是要堅持義利兼顧、弘義融利,在實際工作中,做到不以“義”害“利”,不因“利”損“義”,二者不可偏廢。

共建“一帶一路”作為全球重要公共産品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平臺,十多年來,促成了諸多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成並投入使用,極大改善了共建國家的發展條件,很多“小而美”的項目也讓共建國民眾獲得感滿滿。共建“一帶一路”很好地體現了中國人講的“義”,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讚譽。講“義”也不能忽視“利”。“一帶一路”共建項目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合理的商業回報是項目可持續、行穩致遠的基本前提,沒有了“利”的保障,“義”最終也無法實現。

誠然,共建“一帶一路”絕非一帆風順,國際形勢不確定性增強,共建國家政局也在不斷變化。共建“一帶一路”在實踐中,“增強共建國家獲得感和堅持于我有利”二者難以平衡的現象時有發生,需引起高度重視。個別共建國家中部分政客,對“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和正確義利觀理解出現偏差,錯誤地甚或是有意將共建“一帶一路”項目理解成“國際援助”。項目堅持市場化運作,經營主體是企業,政府發揮引導作用,無法全權代替企業角色,更不能違背商業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要堅持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相結合。共建“一帶一路”中一些大項目建設週期長,對共建國家政局的持續穩定性要求較高。近年來,隨著全球地緣政治角力加劇,部分共建國家國內政治分化嚴重,執政黨頻繁更換。此外,還有一些合作項目所涉及的群眾訴求多元,共建國家內部各群體和各派力量對受益看法不盡一致,加之一些外部勢力的介入和挑唆,給個別國家項目合作的安全性和持續性帶來了巨大挑戰。甚至在一些安全形勢嚴峻的國家,中方項目人員的人身安全都缺乏保障。這些特殊情況都給推動和落實雙方合作項目帶來挑戰。

同時,中國少數企業對海外共建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等情況研究了解不充分,對項目本身的盡職調查不紮實,對項目實施的成本和困難估計不足,出現後期實際成本遠超當初預算的情況。這導致有些項目中國企業獲利很少,甚至也有虧損情況,給後續合作帶來不利影響。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存,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新時代以來,中國理念引領、參與全球治理和國際經略能力不斷提升,“走出去”企業在風險識別防控和國際化運作方面的能力不斷提升。中國將進一步完善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統籌管理機制,實現“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協調推進,不斷增強內外協同水準,進一步處理好“增強共建國家獲得感和堅持于我有利之間的關係”,實現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

編審:蔣新宇 高霈寧 張艷玲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