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派回歸,日本民意出現擺脫右傾化趨勢
12月4日至5日,第20屆“北京—東京論壇”在東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在視頻致辭中表示,中日雙方應以兩國領導人的重要共識為指引,守初心、循正道、聚共識、重行動,共同推動兩國關係行穩致遠。而日本外務大臣岩屋毅也表示,日中關係的基礎在於國民交流和相互理解,恢復對日試行免簽等舉措讓“日中關係重新開始強有力地向前邁進”,並呼籲日中兩國在廣泛領域加強對話。
近段時間,中日關係顯示出一些升溫的跡象。11月29日,石破茂在國會發表施政演説,談到對華關係時表示將基於全面推進日中戰略互惠關係,構建建設性、穩定的日中關係的大方向,與中國進行各個層面的溝通。中日雙方一系列相向而行的外交努力,為兩國改善關係、共同應對世界變局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其實,石破茂內閣積極的對華姿態,與日本國內政治格局的變化有密切關係。
經過今年9月底的自民黨總裁選舉和10月底的眾議院選舉,石破茂開始著手推行他的內外政策。但客觀來説,石破茂的政權運營困難重重,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自公”執政聯盟所獲議席在眾議院不夠半數,不但很難使法案得到通過,還要面臨在野黨隨時可能提出不信任案、內閣垮臺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石破茂必須盡可能地尊重在野黨意見。
但是,少數派政府的政治格局並非完全對石破茂內閣不利。此前的兩輪選舉呈現出當今日本政壇的一大趨勢:保守右派的衰落和自由派的回歸。
首先,在總裁選舉中,在政治上比較慎重的自由派石破茂戰勝了代表保守右派的高市早苗,表明瞭自民黨黨員和議員在黑金政治、世界變局等背景下選擇理性而非偏執。隨著黑金政治“重災區”的安倍派在眾議院選舉中衰落,安倍—麻生主導的勢力被邊緣化,岸田文雄與偏向安倍派和高市早苗的麻生太郎分道揚鑣,轉而與森山裕、菅義偉集團合作支援反安倍的石破茂,這些都將幫助石破茂內閣一定程度上排除保守右派的干擾。
其次,“自公”執政聯盟雖淪為國會少數派,但以自民黨來説,落選的60多個議席主要來自該黨保守右派議員,反而使自民黨更加“自由”。此外,在野黨立憲民主黨議席數從98個增長到148個,不但一躍成為可以匹敵自民黨(191議席)的大黨,還結束了自民黨一黨獨大的政治格局。特別是與立憲民主黨同根同源的國民民主黨的議席數也從7個增加到28個,成為關鍵少數,新的政治格局將使安倍政權以來的右傾化受到遏制,也將很大程度上影響石破茂內閣的政策走向。
最後,內外政策發生調整。在此前的“安—麻體制”操縱下,日本政治的主題主要就是修憲、解禁集體自衛權、遏制中國發展、提高反擊能力及防衛增稅等幾項。而隨著國內政治格局的變化,石破茂在內政上要聚焦民生、減稅和反腐,同時在外交戰略方面謀求日美地位平等化。可以説,無論是改善民生還是外交平衡,石破茂都需要更友善的對華關係,因此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是石破茂從實際出發的務實選擇。
當然,戰略方向正確並不意味著推行起來也會一帆風順。過去幾年,保守右派不斷渲染周邊軍事威脅、提高防衛預算,“安倍經濟學”所實施的超常規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也引發了通貨膨脹,導致食品、日用品和燃料價格持續上漲,財政赤字積重難返,還屢屢炒作傷害中日關係的議題,阻礙中日關係健康發展,留下了巨大的爛攤子。接手爛攤子的石破茂,本在自民黨內就是少數派,而如今自民黨在眾議院也淪為了少數派,可謂是“少數派中的少數派”。因此,要想讓自己的施政思路得到落實,石破茂必須充分調動、拉攏保守右派以外的政治力量,盡可能凝聚日本國內希望國家富裕、政治清明、中日友善者的共識,才能將保守右派留下的影響控制在最低,結束他們對日本政治根深蒂固的毒害。
保守右派的衰落與石破茂的二度組閣,表明選民對保守右派路線正愈發厭煩,反映出日本民意長期來看正在擺脫右傾化的趨勢。 相應地,日本政界也在慢慢發生變化,未來會如何反映在政治格局上依然有待觀察。如今,日本正適應世界變局、重新審視身份認同和國家發展方向,以擺脫大國控制、實現獨立自主,這或將為中日關係發展提供歷史契機。(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