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民眾對話2024:人文交流是中美關係的根基
中國網11月25日訊(記者 高霈寧)11月23日“中美民眾對話2024”在北京落下帷幕。在為期三天的系列活動中,來自中美兩國的數十位代表人士圍繞人工智慧、體育、高等教育、藝術等13個話題展開對話溝通,探討兩國民眾如何在各領域深化合作,助力中美關係穩定發展。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歐倫斯在致辭中表示,人文交流是中美關係的根基,這一根基早在1972年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接待中國乒乓球隊訪美時便已存在——這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人對中國和中國人的看法。而1971年中國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也改變了中國和中國人對美國與美國政府的看法。歐倫斯指出,中美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進一步加強雙邊關係,如何在困難時期仍能保持兩國友好關係。
在談及中美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與合作時,美國對衝基金“互聯資本”創始人徐凱文認為,中美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合作空間廣闊,開放的環境有利於兩國科研人員取長補短,共同推動人工智慧技術進步。清華大學智慧産業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詹仙園表示,中美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但實際上相關領域研發人員可以打破壁壘,在某些領域變競爭為合作,創造更多機會。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姚基金創始人姚明回憶了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的高強度對抗對其個人打球風格的影響。他表示,體育為中美人文交流打開了一扇門,中美關係如同鄰里關係,要保持友好就需要在雙方有共同興趣的領域加強合作。
在談到高等教育話題時,上海紐約大學常務副校長雷蒙説:“網路正在改變現代人獲取資訊的方式,但網上的資訊未必全面客觀”。他建議,美國年輕人要想了解中國,那麼最好來中國沉浸式生活一段時間,同時也鼓勵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應當多接觸當地文化。
在北京生活了16年的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表演藝術中心行政藝術總監方美昂表示,藝術能夠超越政治、經濟的隔閡,實現人與人之間在情感上的連接和碰撞。美國媒體對中國的報道常常是偏頗和片面的,中美藝術家需要用藝術架起兩國之間溝通的橋梁。
“中美民眾對話2024”由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CISS)與美國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US- China Relations)共同舉辦,以“探尋前行之路”為主題,旨在探討在當前中美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民間交流所發揮的獨特作用。
編審:蔡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