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發達國家應以行動支撐世界的“綠色雄心”

2024-11-13 08:40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11月11日-22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召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迫切性再度被提上日程。本次大會的願景是“增強雄心並促進行動”,最重要的議程則是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每年1萬億美元的氣候融資。COP29應該給國際社會信心和希望,解決全球如何“落實”雄心的問題,讓“雄心”不會淪為空談和實現其他目的的工具。當前,發展中國家的核心關切是氣候資金的支援,這需要發達國家以實際行動兌現承諾。

COP29吸引了198個締約方參加,凸顯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合作的最大公約數之一。近年來,COP大會頻頻在發展中國家召開,表明“全球南方”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主人翁意識和實際行動都在增加。11日,大會第一天就通過了全球碳信用品質標準,為啟動全球碳市場及為減排項目提供資金創造了條件。這些無疑都是積極信號,表明在各國的努力和協作下,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事業正取得實質進展。

“綠色雄心”不是空中樓閣,其最終實現要靠各國依據本國國情和能力來切實推動。發達國家率先完成了工業化階段,實現了資本和技術的原始積累,同時也造成了全球約90%的過量碳排放。于全球氣候正義而言,發達國家理應承擔起與歷史責任相匹配的義務,提供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共同推進氣候目標。必須指出,發達國家此前承諾的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幫助低收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遲遲未能完全兌現,嚴重阻礙了全球氣候行動的進程。 

應對氣候變化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已經容不得遲疑和推責。在COP29大會之前幾天,世界氣象組織公佈了一份發人深省的報告,預測2024年可能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大會的另一個焦點則來自華盛頓的政策懸念:與會者普遍擔心美國下一屆政府可能改變氣候政策,重演退出《巴黎協定》的一幕。當然,無論某個國家的氣候政策是否改變,國際多邊氣候合作都將繼續下去,但很難想像世界的“綠色雄心”能夠在最大經濟體缺席或無法發揮確定性作用的情況下實現。正如歐盟前高官范赫克倫所説,“如果美國不設定積極目標,其他國家也會質疑為何自己需要承擔責任”。

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真正做到了“將善意落實為善舉”。2012年以來,中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以上的經濟增長;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了35%,發電總裝機量實現了一半以上為可再生能源。中國推動自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步伐清晰可見,也為世界提供了大量低成本的綠色産品和低碳技術。中國還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幫助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提升應對氣變的能力。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的貢獻視而不見,甚至以發達國家標準要求中國承擔額外責任,這既不客觀,也不公平。

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國際社會的每個成員都不是局外人。需要指出的是,現在世界推動“綠色雄心”的成本和面臨的阻力在增加,一些發達國家不僅尚未完成提供氣候融資的“必答題”,採取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還成為了干擾綠色産品貿易、打斷低碳技術傳播的阻尼器。須知氣候極端事件對整個世界都構成挑戰,這兩年歐洲的極端高溫和洪水、加拿大的野火肆虐、澳大利亞珊瑚礁的驚人退化,以及美國遭遇的頻繁颶風、山火以及高溫和寒潮令人觸目驚心。同一個地球,同一片藍天,拯救世界也是拯救自己。

人類正站在“氣候懸崖”的邊緣,地球的未來掌握在人類自己手中。以實際行動支援氣候變化協議,既是富國責任,也是生存邏輯。希望發達國家切實回應發展中國家長期未受重視的訴求,率先減排並兌現出資承諾,著力去除導致當前氣候行動“失能”的人為因素,與國際社會一道支撐起世界的“綠色雄心”。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