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德國執政聯盟為何突然解體?

2024-11-12 13:49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許釗穎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

2021年德國大選後,社民黨聯合左翼的綠黨和右翼的自民黨共同組成聯合政府,正式開啟“後默克爾時代”。然而,執政聯盟提前解體,暴露出德國在內憂外患下的艱難處境。

由於三黨立場差異顯著,新政府從上任伊始就面臨內部協調問題,在綠色轉型、應對烏克蘭危機、防止經濟衰退乃至處理對華關係等重大議題上分歧嚴重。此次政府解體是內部矛盾激化的結果,反映出德國正處於經濟和政治的雙重危機中。

經濟轉型遇阻,結構性問題凸顯。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正面臨著嚴峻的經濟轉型挑戰。德國是去年全球唯一負增長的主要發達經濟體,而聯邦政府的經濟預測報告顯示,今年德國經濟將繼續萎縮0.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將2024年德國經濟增長預期從1.3%下調至0.8%。成本上升、産能下降和出口低迷導致以汽車為代表的德國支柱産業利潤下滑,部分企業裁員、關廠、外遷,中小企業生存艱難,整體經濟形勢堪憂。在綠色轉型方面,儘管三黨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但由於能源轉型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加之對傳統産業影響較大,政府不得不放緩進程。

財政矛盾升級,執政聯盟瓦解。德國政府亟需出臺有力政策以應對經濟困境。但自2023年起,德國出現了“財政危機”。儘管政府有支出能力,但嚴格的財政紀律限制了財政空間——社民黨和綠黨希望通過舉債融資刺激經濟,而自民黨則堅持憲法中的“債務剎車”條款,主張嚴格控制政府債務。這一矛盾在近期圍繞制定2025年預算問題上達到頂峰,來自社民黨的總理朔爾茨與來自自民黨的財政部長林德納各執己見,導致內部分裂公開化,朔爾茨直接解雇了林德納,指責其阻撓政策推進,偏離聯盟共識,導致執政聯盟瓦解。隨後自民黨退出聯合政府,職務空缺由另外兩黨暫時接任,形成當前的少數派政府。

社會問題加劇,信任投票成關鍵。此次危機不僅源自經濟問題的積累,也凸顯了社會問題的加劇和民眾對未來的擔憂。目前朔爾茨要求議會在明年初進行信任投票。若投票通過,則可繼續執政,若未能通過,則將在60天內提前進行大選。此舉為德國局勢再添不確定性。

目前民調顯示,民眾對本屆政府的不滿程度高企,約60%的民眾支援政府解體。朔爾茨的全國支援率只有20%左右,低於同屬社民黨的國防部長皮斯托裏烏斯,也低於來自綠黨的經濟部長哈貝克,而黨內也只有45%的人認為其能繼續當選。此外,社民黨支援率僅為15%,低於聯盟黨的34%和選擇黨的18%。聯盟黨和選擇黨要求儘快舉行信任投票和提前大選,而朔爾茨則希望通過年底出臺的有力政策來挽回局面。

特朗普勝選加劇德國困境。當前危機與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的消息疊加,進一步削弱了德國在歐盟的領導力。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第二任期或將對德國經濟造成顯著衝擊,開啟“德國經濟上最困難的時期”,經濟學家預測,加徵的關稅可能造成德國GDP損失4%,而德國應對第二次“特朗普衝擊”的準備顯然不如第一次,這將侵蝕德國在歐盟的領導力基礎。聯合政府上任以來“共識不足、能力不夠”的形象,本就嚴重削弱德國在歐洲的領導力和對外政策的影響力,此次危機更是坐實了這一點。對比在此期間歐盟推動“地緣政治轉型”,大力擴權的態勢,歐洲的“德法核心”勢必進一步弱化。

目前,朔爾茨政府能否在國內外壓力中找到出路,尚不能確定。但困境折射出德國深層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是更加需要關注的長期問題。

編審:唐華 蔣新宇 蔡曉娟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