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從一到七,“進博之約”何以為進?

2024-11-06 16:46

來源:羊城晚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又一年“進博之約”如期而至——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在上海舉辦。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級展會,進博會從首屆的驚艷亮相到如今的成熟自信,已成為中國高水準開放的一張亮麗名片。秉承“新時代 共用未來”的理念,來到第七屆的“進博之約”,將何以為“進”?

進博之“進”,在開放之“進”。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從2018年到2024年,從第一屆到第七屆,進博會的“朋友圈”不斷擴大,見證中國開放的承諾始終如一。數據最有説服力:本屆進博會,共有來自15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來賓齊聚“四葉草”,其中,7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加國家展;129個國家和地區的3496家展商參加企業展,國別(地區)數和企業數都超過了上屆,186家企業和機構成為七屆“全勤生”。“老朋友”欣然赴約,“新朋友”不斷加入,全球諸多企業從“頭回客”變“回頭客”,這些變化背後,不僅僅是數字的攀升,更是各國共用開放機遇、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體現。

進博之“進”,在創新之“進”。當前,創新起主導作用的新質生産力正在全球産業版圖裏形成新的吸引力。進博會持續打造全球新品首發地、前沿技術首選地、創新服務首推地,已成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平臺:前六屆進博會,已有近2500項代表性首發新産品、新技術、新服務亮相,累計意向成交額超過4200億美元;本屆進博會,亦將有一批代表新質生産力發展方向的展品首發首展,涵蓋400多項代表性新産品、新技術、新服務。值得一提的是,本屆進博會首次設立新材料專區,英威達、立邦、愛德萬測試等頭部企業首次參展;創新孵化專區首次從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生命科學、製造技術四大賽道進行策展,項目數創新高……越來越多參展商把進博會作為展示最新成果的平臺,不斷迸發出向“新”力。

進博之“進”,在合作之“進”。“中國特別擅長搭建橋梁。”首屆進博會開幕式上,時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曾這樣形容進博會的意義。此後,一屆屆進博會的成功舉辦,恰似搭起一座座合作之橋,讓各國企業能夠展示自身優勢,尋找合作夥伴,實現共同發展。數據顯示,前六屆進博會累計組織1130多家外資企業和投促機構赴各地開展精準對接,不少展商在中國開出新門店、新工廠、新研發中心;本屆進博會將組織39個政府交易團和4個行業交易團、共計780個分團到會採購,為歷屆最多。朋友多了路好走,在全球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進博會上持續涌現的“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故事,正是“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最生動的例證。

進博之“進”,在發展之“進”。中國搭臺,世界共用。作為國際公共産品,進博會以實際行動踐行普惠包容理念,最直接的舉措是助力最不發達國家企業進入中國市場、融入全球經濟。孟加拉國的黃麻手工藝品、尚比亞的蜂蜜、坦尚尼亞的腰果、衣索比亞的咖啡、盧安達的辣椒……通過進博會,許多最不發達國家的産品搭上了中國高品質發展的快車,觸達更廣闊的國際市場。今年是全球發展倡議提出三週年,本屆進博會將為37個最不發達國家參加國家展和企業展提供支援,提供120多個免費展位,進一步擴大非洲産品專區面積,並舉辦全球南方可持續發展與中非合作分論壇,為最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打開新的機遇之門。

“進博之約”,何以為“進”?答案已不言而喻:以開放為帆、創新為槳、合作為舟、發展為岸,在時代的浪潮中、向著更廣闊的未來奮勇前進。在這個金秋,全球共赴“進博之約”,亦是赴一場共贏之約、未來之約。

(責任編輯:李月華)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