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飛天逐夢 書寫中國航太未來與希望
北京時間10月30日4時27分,搭載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執行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太員乘組由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三名航太員組成。其中,蔡旭哲是時隔22個月二度飛天,刷新了我國航太員重返太空用時最短紀錄;“90後”的宋令東和王浩澤均為我國第三批航太員,是首次執行太空任務。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從1995年選拔出以楊利偉為代表的第一批航太員,到2009年以劉洋、王亞平為代表的第二批航太員,再到此次經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的第三批航太員,我們看到,我國航太事業的新生力量正在崛起。從神舟十八號的“80後”到神舟十九號的“90後”,中國空間站乘組此次換班,為航太事業注入新鮮血液,也彰顯出我國航太人才培養體系正在日臻完善與成熟。
神舟十九號航太員乘組出征
作為我國第三位執行載人航太飛行任務的女性,航太員王浩澤是我國目前唯一的女航太飛行工程師。在參加航太飛行工程師的選拔前,身為科研工作者的王浩澤從事火箭發動機的預研工作。入選航太員隊伍後,沒有接受過飛行員訓練的王浩澤面臨著重重挑戰。在離心機測試中,她承受著每次呼吸都像肺部被撕裂的痛苦,憑藉自己的頑強意志力,她堅持了下來,最終以優異成績通過了全部考核。另一位“90後”航太員宋令東,他的飛天夢始於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作為戰鬥機飛行員的他,曾駕駛戰鷹護衛祖國的天空;如今作為航太員的他,將透過空間站的舷窗遙望星河,以另一種方式守護他熱愛的祖國和人民。從王浩澤和宋令東的身上,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正在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成為國家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展現出新時代中國青年昂揚向上的精神。
為了穿越千年的“天問”,踏上一路攀登的旅程。六十多年的航太夢,三十多年的載人飛天夢,正在中國幾代航太科技工作者的接續奮鬥中成為現實。回望那無數個感動我們的倒計時發射、交會對接、出艙等場景,無一不是對載人航太精神的精準詮釋。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太精神的鼓舞激勵下,中國航太人建設航太強國、飛天逐夢的奮鬥征程將一往無前。(央廣網特約評論員、中國航太科工二院二部專家 盧羽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