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日政局動蕩恐加劇右傾民粹化

2024-10-29 09:00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在日前舉行的日本眾議院大選中,執政的自民黨遭遇近15年來最大敗局,日本政壇延續12年的“一黨獨大”局面被打破。隨著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的崛起,日本政壇格局可能重新朝著“兩強並立”的方向演化。由於目前日本沒有任何政黨在眾議院擁有過半數議席,這就給未來日本政局走向帶來很大不確定性。

經過這次選舉,日本政壇的力量格局將迎來重大轉捩點,但保守右傾化的政治生態卻並未發生變化,並且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向特徵。

首先,“兩黨政治”的摸索可能重啟。在奉行西方多黨制的國家中,二戰後日本自民黨長期執政被視為一種特殊的政治現象。自民黨長期執政帶來的政策穩定性成為日本戰後經濟騰飛的重要支撐,但也滋生出“金權政治”“派閥政治”“密室政治”等諸多弊端。冷戰結束後,隨著傳統的“保守對革新”的政壇格局被打破,日本的政治精英開始尋求效倣美國、英國那樣實現兩大保守政黨輪流執政的政治模式。此後經歷多次政壇分化重組,被視為“自由派”保守政黨的民主黨開始崛起,並於2009年取代自民黨上臺執政,一度被認為日本成功實現“兩黨政治”。但在三年執政期間,日本內政外交亂象叢生,最終民主黨狼狽下臺,日本政壇重回自民黨一黨獨大局面。

時隔12年,在“政治黑金”醜聞的衝擊下,自民黨與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的力量此消彼長,新的“兩黨相爭”局面可能再次上演。但無論是對比美國的共和、民主兩黨,還是英國的保守黨和工黨,自民黨和立憲民主黨之間圍繞治國理念和內外政策路線差異並不明顯,這也預示著日本走向兩黨政治的條件仍未成熟。

其次,“保守政治”主導的格局更趨固化。隨著冷戰後“保守對革新”的政壇格局瓦解,日本政壇以社會黨為代表的傳統左翼勢力逐漸萎縮,政治的保守右傾化不斷發展。

近年來日本政壇的政治光譜更是加快右移。這次選舉後,左翼政黨日本共産黨和社民黨僅獲得9個議席,勢力進一步削弱,其他均可被歸類為保守派的大小政黨已佔據超過95%的比例。隨著“保守派”野田佳彥再度當選黨首,立憲民主黨內的中左勢力面臨著邊緣化的壓力。在政治光譜中比自民黨更加偏右的日本維新會和國民民主黨分別斬獲38個和28個議席,成為第三和第四大黨。被視為極右勢力的參政黨和新興政治團體“保守黨”分別拿下3個議席,這兩個黨的政策主張帶有偏激的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和排外主義色彩,獲得日本國內“網路右翼”為代表的激進保守群體的支援。在整個日本社會思潮趨於保守右傾化的大背景下,未來右翼政治勢力可能進一步坐大。

再次,“民粹政治”大有抬頭之勢。自民黨自從1955年立黨以來,黨內主要路線之爭是圍繞“重經濟、輕軍事”的“保守本流”和主張“修憲和自主防衛”的“保守旁流”之爭,在很長時期前者佔據主導。進入21世紀後,隨著政治右傾化的發展,從小泉純一郎到安倍晉三執政期間,推動“擺脫戰後體制”的修憲強軍路線成為主導。在此背景下,岸田文雄雖然出身保守本流,任內卻大肆渲染“外部威脅”,推動實現了日本防衛安全戰略由守轉攻的重大調整,開啟了戰後最大規模的強軍擴武路線。從這次選舉來看,除了日本共産黨和社民黨依然堅持護憲立場外,各主要政黨異口同聲主張修憲強軍,競相提出各種對外示強主張。在經濟政策上,面對安倍時期超常規量化寬鬆政策造成的副作用,尤其是日本國家債臺高企,財政赤字積重難返,卻鮮有政黨敢於提出貨幣政策正常化和財政健全化主張。相反為了吸引選票都在“畫大餅”,爭相提出減稅等功利性的財政刺激計劃。

可以預見,隨著日本政局動蕩加劇,一方面朝野政黨為了爭奪權力,會針對彼此政策主張加大攻訐,導致各種政策議程的推進面臨更大阻力,黨派間爭鬥將更趨激烈。另一方面,為了籠絡民心,各黨派的政策主張可能表現出更強的短視功利性和民粹化色彩。在外交安全政策上,需要警惕日本對外轉嫁內部矛盾。

近年來,日本外交安全政策表現出鮮明的價值觀競爭和陣營對抗色彩,積極炮製各種地緣競爭敘事,炒作“周邊有事”,這也成為自民黨政府推動強軍政策闖關的“不二法寶”。究其根源,這種政策轉變産生於日本外向型大國志向與內向型民族主義之間的內在矛盾。面對國力的衰退與中國的發展,日本政界難掩焦慮情緒,對華政策中充斥著對抗性思想,理性的中國觀和對華政策爭論幾乎不復存在。如果説石破茂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逆轉右翼政客高市早苗,是自民黨內穩健力量在關鍵時刻發揮了制衡作用,那麼現在隨著自民黨的執政地位岌岌可危,未來還有誰能為日本激進的右傾化路線踩下剎車?對於這次選舉可能帶來的長期外溢影響,恐怕需要立足於日本政治右傾民粹化的現實加以審視。(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