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産業合作不容歪曲
近日,有少數美國媒體刊發文章,對中國在非洲的産業合作投資建設進行“濾鏡式”抹黑報道,企圖憑藉在西方輿論圈的傳播度,對中非合作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筆者認為,這種文章背後恰恰折射出無知、虛偽和抹黑中國的急迫心情。
第一,此類報道對中非合作給雙方帶來的切實益處選擇性失明。我們認識任何一個事物,都應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去分析其內在矛盾運作的一般規律,從而得出符合客觀實際的評價,對於新聞報道來説,尤其如此。互利互惠是中非合作的主要原則,也是雙方合作引領國際對非合作的關鍵所在,這是國際共識,也是基本事實。
而上述美媒報道,借中國在辛巴威投資建設一家鋼鐵廠的案例抹黑中津合作,完全是罔顧事實。今年9月,赴華參加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津總統姆南加古瓦表示,津方願同中方深化基礎設施、農業、礦産、新能源等領域合作,助力辛巴威現代化進程。該報道所提及的項目實際上是近年來中津産能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這家鋼鐵廠預計2024年年底實現煉鋼和軋鋼全部投産,産能達到60萬噸/年,將極大緩解辛巴威長期依賴進口鋼鐵産品的困境,增加當地就業和財政收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目前,津正推行礦産資源增值戰略。中國的投資延長了津鐵礦石産業鏈,推動其實現從礦産原料到礦業體系、上下游産業鏈的全方位轉型升級。顯然,對於中津産業合作的故事及成就,少數西方媒體只字不提。
事實上,對於如此重大的項目,涉及的面非常廣,協調各方面的難度可想而知,在這一過程中,有部分利益暫時未得到妥善處理,也是有可能的,且項目本身也才剛剛開始運營。退一步講,在一個大的故事裏,抓幾個不盡如人意的片段是容易的。但這些片段並不是整個故事本身,且這些片段本身也還在發展之中,想要借此抹黑中非合作,手法太拙劣。
第二,中非合作遭抹黑,從另一個側面折射出這是西方短時間內無法趕上的領域。近年來,隨著中非全面合作不斷邁上新臺階,西方一些媒體開始炮製概念和話語,對中非合作進行詆毀。例如稱中非基礎設施合作使非洲陷入“債務陷阱”;中國綠色産能過剩,向非洲市場傾銷商品;中國對非洲資源開發投資是“新殖民主義”等等。這次,又炮製中非合作“環境破壞論”。西方這些媒體並不糊塗,它們攻擊的都是中非合作的長板。它們知道中非合作的優勢在産能、基建等制約非洲長期發展的關鍵領域,將中非在上述領域的合作説成是問題,或製造所謂的爭論以混淆視聽,目的是想削弱中國在非合作。對於這一點,我們要有清醒認識。
此外,當前西方一些國家紛紛加大對非洲爭奪,頻繁推出所謂的“競爭戰略”,好像非洲就是一隻待宰的羔羊,任由別人安排。對中非合作的詆毀正是此種戰略的重要表徵之一。因此,對中非合作我們一定要保持戰略定力,尤其是要注重聆聽中非人民的真實聲音,對於這些雜音,必須及時“消毒”。
第三,少數美媒抹黑攻擊中津合作之前,應該先看看美國政府做了什麼。長期以來,由於津推行獨立自主的土地改革等政策,惹怒了美國,導致美對津實施了長達20多年的經濟制裁。這些制裁給津社會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損害,非洲國家多次呼籲取消制裁都無果而終。可以説,美國是辛巴威今天發展遇困的重要外因。例如,採礦業是津第三大産業,佔GDP的約10%。因美長期制裁,導致津採礦業效率低下,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嚴重。正是在此種背景下,中國提供了津礦業發展所需的資金、技術等,為其實現現代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美方虛偽的表演並非第一次。事實上,3年前美國駐津大使館為抹黑“一帶一路”,竟向當地媒體提供1000美元的酬勞,要求其發表抹黑文章。此事被曝光後,美深感挫敗。這一次,美方或許怕花錢請人有被揭穿的風險,於是就親自上手了。(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