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以色列為何公然襲擊聯合國駐黎部隊?

2024-10-15 08:30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高婉瑩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東所

9月以來,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緊張局勢持續升級,以軍多次襲擊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聯黎部隊)駐地。10月10日—11日,以軍連續兩天襲擊聯黎部隊營地、哨塔,導致至少5名聯合國維和人員受傷。13日,以軍變本加厲,不僅派出三個排越過聯合國劃定的黎以臨時邊界,還出動兩輛梅卡瓦主戰坦克強闖聯黎部隊拉米亞營地。當日清晨,該營地附近還發生了數次炮彈爆炸,15名維和人員因吸入煙霧出現健康問題。

以色列種種越界行為挑戰了國際法底線,引發國際社會的強烈不滿。

聯黎部隊的歷史淵源

1978年3月,以色列以清剿巴勒斯坦武裝為名,首次入侵黎巴嫩,並佔領了黎南部。之後在多方協調下,以軍撤出黎巴嫩。為監督以色列撤軍,並維護黎南部安全,聯合國安理會決定向黎南部地區派駐部隊。1982年、2006年,以色列再次入侵黎巴嫩後,聯黎部隊擴大了任務範圍,包括在黎以之間建立緩衝區、監督雙方停止敵對行動、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等。

聯黎部隊的部署期限每年由聯合國安理會審議更新。由於以色列與真主黨摩擦不斷,黎以局勢持續動蕩,聯黎部隊的部署期限一再延長。8月28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將聯黎部隊任務延長至2025年8月31日。

聯黎部隊的行動區域約為1060平方公里,北至黎巴嫩利塔尼河,南抵黎以臨時邊界。在此範圍內,除聯黎部隊的50個營地和黎巴嫩政府軍外,不允許有其他武裝活動。截至9月,聯黎部隊共有來自50個國家的10058名官兵。其中,印度尼西亞部隊人數最多,達1231人,中國在當地也有419名維和士兵。

以色列襲擊聯黎部隊的目的

以色列對本輪襲擊的解釋是:以軍因面臨威脅,被迫向聯黎部隊開火。以色列常駐聯合國代表丹尼·達農表示,為避免誤襲,聯黎部隊應向北後撤5公里。以總理內塔尼亞胡則向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喊話稱,為了自身安全,聯黎部隊應立即撤出黎南部交戰區域,聲稱拒絕撤離將使聯黎部隊士兵成為真主黨的“人質”。

以色列襲擊聯黎部隊並非首次。1987年,以軍炮擊聯黎部隊營地,導致一名愛爾蘭籍維和人員喪生。1996年,以軍襲擊聯黎部隊斐濟營所在的村莊,造成120余名黎巴嫩平民喪生,500多人受傷,其中包括4名斐濟籍維和士兵。2006年,以軍空襲聯合國希亞姆觀察站,導致包括中國軍官杜照宇在內的4名聯合國觀察員身亡。今年9月22日,以軍在聯黎部隊中國營地附近約700米的地方投放航彈,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

綜合來看,以色列的襲擊行為,既有無心之失,也有蓄意為之之意。偶爾的襲擊或許可以解釋為“誤襲”,但接二連三的打擊就很難不讓人質疑其動機。對以色列而言,聯合國部隊橫在黎以之間,極大地限制了以軍對真主黨的打擊力度。尤其是聯黎部隊總部位於黎南部城鎮納庫拉,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是以色列打擊真主黨的必經之路。為速戰速決完成對真主黨的作戰,以色列希望給聯合國一個“下馬威”,通過看似魯莽的襲擊,迫使聯黎部隊後撤,從而減少阻礙。

國際社會應加大對以色列施壓

毫無疑問,以色列襲擊聯黎部隊已違反國際法。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聯黎部隊人員絕不能成為攻擊目標,對維和人員的襲擊違反了國際法和國際人道主義法,可能構成戰爭罪。

以色列通過聯合國機制才得以建國。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巴勒斯坦分治決議,為以色列建國奠定法律基礎。如今,以色列卻屢屢指責、挑釁聯合國。新一輪巴以衝突以來,以軍在加沙無差別殺害平民,並多次襲擊聯合國近東救濟工程處,要求該機構撤出加沙。9月,丹尼·達農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時,甚至公然撕毀《聯合國憲章》,還稱聯合國大會是“馬戲團”,“應關閉並從地球上抹去”。以色列的此類行徑,不僅損害聯合國的公信力,更衝擊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未來,如果聯黎部隊如以色列所願撤出黎南部,以軍的行動可能會更加肆無忌憚,黎以局勢也將更為動蕩。國際社會應加大對以色列施壓,採取措施保障維和人員的安全,避免加沙的人道主義慘劇再次在黎巴嫩上演。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

【責任編輯:唐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