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政策能否助力中國實現年度增長目標?
魯東紅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
10月12日,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了“加大財政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相關情況。藍佛安提出一系列增量財政政策,主要圍繞穩增長、擴內需、防風險三大核心任務。這些措施旨在為中國經濟企穩復蘇注入新動力,推動中國經濟在2024年實現“5%左右”的增長目標。
支援地方化解政府債務風險,釋放發展和民生空間
財政部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的債務限額,以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這一政策的核心並非簡單的債務擴張,而是通過債務置換為地方經濟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通過債務置換和清理隱性債務,政府希望優化地方財政狀況,釋放更多資金用於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特別是解決地區發展不平衡和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納入政府債務資訊平臺的隱性債務比2018年摸底數減少了50%。2024年以來,財政部已安排1.2萬億元的債務限額,用於支援地方政府化解存量隱性債務,消除政府拖欠企業的賬款。
發行特別國債,補充銀行核心資本,增強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通過發行特別國債補充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有效提升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增強銀行抗風險能力。這一政策與金融風險防控密切相關,有助於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國內信貸需求疲弱的情況下,穩定銀行資本狀況,保持信貸流動性,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更重要的是,通過充實銀行資本能夠確保信貸持續向中小企業和關鍵行業傾斜,尤其是加大對新興産業的支援力度,緩解新興産業融資難的問題,推動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發展。
運用多種政策工具,穩定房地産市場
此次房地産政策聚焦于通過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專項資金以及稅收政策等多種工具疊加使用,以實現止跌回穩,併為長期結構性調整創造條件。房地産行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涉及上下游多個産業鏈,對整體經濟增長、就業和消費有著廣泛影響。房地産市場的回穩,不僅有助於恢復市場信心,也能夠穩定家庭財富效應,進而提振消費。
以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堅持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品質”為原則,此次政策允許專項債券用於土地儲備、收購存量房和優化保障性住房供給等措施,雖然表面上看是在解決房地産市場和債務問題,但實際上,這也為地方政府釋放了財力,為投資新興産業和高科技項目提供了空間。此外,通過建立更加系統化的保障房供給機制,有望從長期改變家庭財富結構,促使更多財富流向消費和其他投資領域。這種政策調整不僅可以提升整體消費能力,還能推動經濟從房地産主導的增長模式轉向消費驅動的高品質發展模式。
加強對重點群體的支援,提升整體消費能力
財政政策還聚焦改善民生,通過向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並進一步針對學生群體進行獎優助困。這不僅是直接的民生保障,也是通過改善低收入群體的消費狀況,來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戰略舉措。通過補助重點群體,政府可以更好地發揮社會保障網的作用,縮小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藍佛安強調,除了已進入決策程式的政策外,其他政策工具也在研究中。中央財政還有較大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這意味著,2025年赤字率可能超過3%,超長期特別國債規模也可能進一步增加,當然,這需要與國家中長期債務管理策略相結合,以避免過度依賴財政赤字擴張而導致債務可持續性問題。在確保財政韌性的同時,政府應平衡短期經濟刺激與長期財政風險。
總而言之,財政部此次推出的四大增量財政政策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短期來看,通過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增強金融支援、穩定房地産市場以及提高消費能力,財政部推出的增量政策為中國經濟實現全年“5.0%左右”的增長目標提供了堅實保障。從長期來看,這些政策將助力中國經濟的結構性調整與可持續發展,逐步引導經濟從傳統增長模式向高品質發展過渡。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