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在巴中企為何屢遭恐襲?

2024-10-10 07:00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章節根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

巴基斯坦當地時間10月6日晚11時許,卡拉奇真納國際機場附近發生自殺式恐怖襲擊,目標為卡西姆港燃煤電站的中國車隊。此次襲擊已致中國2人遇難、1人受傷,另有多名巴方人員傷亡。臭名昭著的“俾路支解放軍”(BLA)下屬的“馬吉德旅”宣稱對此次恐襲負責。這是繼今年3月26日達蘇水電站中方人員車隊遇襲(造成5名中方人員遇難)後,巴基斯坦恐怖勢力時隔僅半年多再次針對中國目標發動的嚴重恐怖襲擊事件,顯示中國在巴人員、機構及項目面臨的安全風險不斷加劇。

此次卡拉奇中國車隊遇襲,與2021年“7•14”達蘇項目恐襲、2022年“4•26”卡拉奇孔子學院恐襲以及2024年“3•26”達蘇項目恐襲,並列成為中方人員在巴基斯坦遭受後果最嚴重的四次恐襲事件。這四次恐襲案中,兩起發生在巴北部開普省的偏遠地區,兩起發生在巴南部信德省中心城市卡拉奇,實施者分別來自巴最活躍的兩大恐怖組織巴基斯坦塔利班和俾路支解放軍。中方在巴項目和人員頻繁成為襲擊目標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巴基斯坦整體安全形勢惡化。2021年以來,美國和阿富汗塔利班在多哈達成和解協議,特別是在美國最終完成從阿富汗撤軍及塔利班重新掌權後,巴基斯坦對塔利班的戰略價值顯著下降,因此,難以規制塔利班。相反,阿富汗內戰結束後,阿巴兩國圍繞“杜蘭線”的邊境衝突加劇。塔利班政府不僅未響應巴方要求,對盤踞阿境內的巴基斯坦塔利班和俾路支解放軍予以約束,反而在兩國矛盾升級時將這兩大恐怖組織作為對巴基斯坦的牽制力量。

二是地緣政治博弈因素。美國從阿富汗倉促撤軍並急推“印太戰略”,使得大國間的反恐合作讓位於大國博弈。這一方面給予恐怖分子更多發展空間,地區恐怖勢力得以借機興風作浪。另一方面,大國博弈的“代理人”戰爭風險也在持續增加,在巴利益方面與中國為敵的勢力從幕後對恐怖分子提供支援,企圖破壞中巴合作。

三是巴基斯坦國內政治因素。近期,巴基斯坦政壇形勢不確定性增加。以街頭抗議著稱並曾一度上臺執政的正義運動黨,發起進軍伊斯蘭堡運動,並在巴基斯坦國內主要城市發動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要求政府立即釋放其黨魁伊姆蘭•汗,並停止司法改革進程等。國家動蕩之際,恐怖分子更易借機製造混亂,針對中國項目人員這種“高價值目標”發動襲擊,以施壓巴基斯坦政府和軍方。

恐怖組織及其背後的勢力主要目的在於破壞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及中巴合作。如果它們的企圖在中國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的巴基斯坦都能得逞,則其他恐怖組織可能效倣,中國海外利益將受到嚴重威脅。在中巴關係遇到挑戰之際,中國更應堅定支援巴方,雪中送炭,以彰顯中巴“鐵桿”情誼。

面對日益嚴峻的安全挑戰,中方在敦促巴方落實安全保障責任方面作出了諸多努力。但毋庸諱言,如何促成巴方切實承擔起打擊涉華恐怖主義的責任,以及如何進一步與巴方合作維護中國在巴安全利益方面,仍然任重道遠。到目前為止,中方更多是被動地從巴基斯坦撤回中方人員,多數在巴企業也是儘量將在巴人員安排在伊斯蘭堡等相對安全的城市。但在中巴經濟走廊已有項目及其他中巴合作項目的運維,以及下一步中巴經濟走廊合作的推進任務面前,撤離人員的做法無法持續。

巴基斯坦是中國重要鄰國,關乎中國國家安全、周邊穩定、國際空間的拓展鞏固乃至國家發展大局。面對巴持續惡化的安全形勢及其對中國利益的威脅,中巴雙方需進一步加強並深化雙邊安全合作。在敦促巴方切實加大對中國在巴人員、機構及項目保護的同時,還需與巴方探討聯合打擊恐怖主義的可能性。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