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以開放促改革 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

2024-09-25 09:08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光明時評】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報告顯示:2023年,2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合計進出口額7.7萬億元,在我國進出口總額中佔18.4%,為穩外貿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陸續建成22個自貿試驗區,從一枝獨秀到雁陣齊飛,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統籌沿海、內陸、沿邊的改革開放創新格局。從全國首張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首張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到率先試行“證照分離”、建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再到全國第一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第一家外商獨資汽車製造企業、首家外商獨資船舶管理公司……諸多“首家”“第一”“率先”標注了我國自貿試驗區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鮮明印記,彰顯了自貿試驗區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的改革魄力。

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戰略舉措,旨在通過高水準開放和深層次改革,不斷提升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功能和作用,引領經濟高品質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將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提高到戰略層面。《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再次強調,“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鼓勵首創性、整合式探索”。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對自貿試驗區高品質發展作出的新戰略部署,為推進建設更高水準自貿試驗區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瞭前進方向。這既是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的主動作為,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世界發展提供新機遇的實際行動,不僅有利於中國自身發展,也惠及了世界。

新征程上,國家從戰略高度部署建設自貿試驗區,賦予了自貿試驗區更加重大的歷史使命。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高水準開放為引領、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統籌發展和安全,高標準對接國際經貿規則,深入推進制度型開放,從而全面提升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創新發展水準。

統籌“進”與“出”,提升自貿試驗區制度型開放水準。要堅定不移實施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更大力度的先行先試,把自貿試驗區“提升”的著力點放在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方面。一方面,要更加積極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以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為契機,在産權保護、産業補貼、數據流動、環境標準、金融等重點領域,加快實現國內外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相通相容,從而營造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塑造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另一方面,要更加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鼓勵自貿試驗區積極開展前瞻性、首創性制度創新,通過試點試驗,為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提供更多標誌性制度創新成果,進而為構建全球治理體系貢獻中國方案。

協同“內”與“外”,提升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水準。加強自貿試驗區之間的協同合作,既有利於形成改革合力,實現各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的互鑒交流,也有利於促進各類先進優質生産要素的跨區域流動,發揮自貿試驗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今後,要繼續加強自貿試驗區政策的系統謀劃,建立健全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機制,持續釋放制度創新溢出效應和改革綜合效應。從自貿試驗區所在地區內部來看,既要加強自貿試驗區不同片區之間的協調聯動,也要重視自貿試驗區片區與自主創新示範區、綜合保稅區等周邊其他區域的深度融合,合理設立聯動創新區,在更大範圍推廣改革經驗、更廣維度拓展合作空間。從不同自貿試驗區之間的聯動來看,要通過産業協作、要素聯培、制度聯創、管理聯合等方式,加強不同自貿試驗區之間的協同創新,以自貿試驗區聯動深化區域合作,並形成與區域重大戰略、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共建“一帶一路”等戰略之間的功能聯動,以開放協作聚勢能、聯動發展挖潛能,在更深層次培育發展新動能。

兼顧“點線面”,提升自貿試驗區差異化創新水準。由於資源稟賦、區位特點各不相同,相應的自貿試驗區也豐富多樣。提升自貿試驗區發展水準,需要兼顧“點線面”,圍繞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産業上中下游全鏈條、新興事物産生和發展的全過程,增強制度供給的前瞻性、系統性、精準性,通過整合式謀劃與差異化探索並行,推動形成各具特色的産業生態和發展態勢。提高貨物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準、發展跨境電商以及保稅維修等新興貿易業態、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出入境和停居留政策、深化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等是需要重點進行制度創新的領域,不同自貿試驗區可以聚焦不同的領域進行探索。今後,各自貿試驗區要更加重視將制度創新與産業優勢緊密結合,圍繞大宗商品、生物醫藥、裝備製造、海洋經濟、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因地制宜,推動形成各自貿試驗區差異化創新和錯位競爭的良性發展格局。

深入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各自貿試驗區需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推進更深層次改革、擴大更高水準開放,形成在更大範圍廣泛適用的做法和經驗,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魏浩,係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