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初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歲月流轉,時空更疊,初心始終不變,人民至上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出發點、落腳點,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價值遵循
75年來,人民不僅見證、分享國家發展的巨大成就,更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直接參與者、推動者
一座大橋,見證生活的巨大變化。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德夯大峽谷,兩個村子隔峽相望,一個叫“家庭”,一個叫“幸福”。無數年來,從“家庭”到“幸福”,要上下懸崖,費盡週折。矮寨大橋通車後,天塹變通途,“家庭”連“幸福”,村民借勢發展起了文旅産業,農産品借助大橋走出深山,兩個村子成功脫貧,鄉親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一條“專線”,照見發展的價值尺度。
湖北武漢江夏區,J202路公交每天都會運送百餘名菜農進城賣菜。40多公里、60座車站、單邊行駛90分鐘,串起沿線30多個村落,“菜籃子專線”,連接城鄉市場,彰顯人文關懷。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2012年11月,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席話鏗鏘有力、直抵人心。這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折射著“為人民謀幸福”的不變初心,也揭示著新中國輝煌歷程的價值指向和力量源泉。
一個國家的國名,往往是這個國家根本性質的集中體現。“人民”二字深深鐫刻在新中國的名字上,彰顯“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的鮮明立場。歲月流轉,時空更疊,初心始終不變,人民至上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出發點、落腳點,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價值遵循。
1949—2024,這75年,是中國走向富強、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75年,也是人民群眾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的75年。中國式現代化之路,每個環節、每個方面、每個階段都緊緊圍繞著“人民”這一中心點。
談及新中國成立初期,建設現代化的艱難,習近平總書記曾感慨:“當時,我國一窮二白,連日用的煤油、火柴、鐵釘都稱為洋油、洋火、洋釘。”75年砥礪奮進,75年滄桑巨變。曾經,“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是人們心中的樸素願望。如今,我國5G行動電話用戶達9.5億戶,城鎮每人平均住房建築面積超過40平方米,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達49.7輛。
告別了物資匱乏,扔掉了各種票證,遠離了商品短缺,75年來,國家發展每前進一步,民生改善就跟進一步。持續改善的人民生活、不斷增進的民生福祉,有力宣示“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
中國的發展,最實在的成果普惠人民,最偉大的力量源於人民。75年來,人民不僅見證、分享國家發展的巨大成就,更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直接參與者、推動者。
河南林州,10萬建設大軍苦幹10年,鑿出“人工天河”紅旗渠;安徽鳳陽,小崗村村民的18枚“紅手印”,揭開農村改革的序幕;河北塞罕壩,幾代人接力奮鬥,將荒山沙地變成綠水青山,再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新時代以來,是25.5萬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同近200萬名鄉鎮幹部和數百萬村幹部一道奮鬥奔忙,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是科研人員矢志探索,推動中國空間站遨遊太空、“奮鬥者”號深潛萬米海底、國産大飛機C919投入商業運營;是一個個建設者奮鬥實幹,支撐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建成開通,保障白鶴灘水電站全面投産,托舉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鳳凰展翅”……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億萬人民艱苦卓絕的努力、胼手胝足的奮鬥、埋頭苦幹的拼搏,共同繪就了美好生活的畫卷,共同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回眸75年的壯闊征程,我們更加堅定“共和國的大廈是靠一塊塊磚壘起來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當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從就業到增收,從入學到就醫,從住房到托幼養老,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就重點解決什麼、推進什麼,將一項項民生期盼變成發展清單,必能讓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故鄉在奔跑”。前不久,一位讀者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5週年的徵文裏,回憶家鄉變化時發出這樣的感嘆。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人民急難愁盼問題,讓人民群眾生活好上加好,芝麻開花節節高,這是正在發生的歷史,這是溫暖人心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