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中秋情結牽引著中華兒女的情感歸屬

2024-09-17 07:00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何平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中秋節起源於古人對月亮的崇拜,最早見於周代《周禮》的記載。中秋節至唐代成為固定節日,並盛行于宋代,在明清時期成為中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等古老傳説流傳千古,而食月餅、飲桂花酒、賞明月等習俗更是源遠流長。中秋節不僅象徵團圓,更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傳承,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節乃古今心靈之契約,傳統文化之盛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民族文化的根基,映射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是民族生生不息、繁榮發展的重要滋養,其涵蘊深邃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範,構成了中國人思想與精神的內核。歷經千百年曆史演變,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已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符號和民族認同的載體重要象徵。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在歷經無數磨難後自強不息,一個關鍵因素就在於其培育和發展了具有獨特魅力、深邃內涵的中華文化,為自身發展提供強大精神支柱和豐富文化滋養。中秋節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植於人心,成為文化自信的標誌。無論身處何地,當我們一同凝視明月、感受家庭團聚的溫馨,併為國家的繁榮與人民的幸福祈願時,我們將更深刻地理解和認同傳統文化,從而增強文化自信,涵養民族精神。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家之繁榮昌盛,繫於家庭幸福美滿,而每一家庭之和諧幸福,又是國家繁榮發展的根基。這種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係,構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家國情懷,成為共同的精神財富和文化傳承。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被賦予新的意義和價值,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歷史底蘊。

中秋節,這一承載著華夏兒女情感的節日,不僅是中國人心中的文化瑰寶,更如橋梁,連接中外文化交流,成為展示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的窗口。每逢中秋,海外華人華僑也會通過舉辦文藝演出、賞燈猜謎、製作月餅等活動,盡情展現中華文化的風采,抒發對月懷鄉的思緒,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讓這份跨越山海的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傳遍四海。中秋情結流淌于中華民族血脈中,牽引中華兒女的情感歸屬,塑造共同的精神追求。中秋佳節,不僅彰顯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創造力,更成為海內外中華兒女認同、凝聚與發展的精神動力,深深熔鑄在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內心深處。

中秋節,見證了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中秋節,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在這個特別的節日裏,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都共同參與這份跨越時空的文化慶典,銘記並傳承那份不變的情感與責任。

編審:蔣新宇 高霈寧 張艷玲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