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推行延遲退休政策需注意什麼?

2024-09-14 07:00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陳建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

9月13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決定指出,同步啟動延遲男、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用十五年時間,逐步將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六十周歲延遲至六十三周歲,將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五十周歲、五十五周歲分別延遲至五十五周歲、五十八周歲。這是政府應對人口老齡化、改善健康狀況、促進經濟增長以及完善法律和社會治理的必要舉措。推動這一議案落地實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長遠價值。

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我國有效應對人口結構老齡化和少子化政策體系的重要舉措。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加速的階段。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60周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21.1%,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經達到15.4%。與此同時,總人口和勞動年齡人口持續下降。2023年,全國總人口比上年末減少208萬人;16-59歲人口從2022年的87556萬人下降到2023年的86481萬人,減少了1075萬人。根據各國經濟發展的普遍經驗,人口年齡結構老化和少子化對長期經濟增長有一定負面影響。而根據經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的政策實踐及其效果的相關研究,延遲勞動力法定退休年齡,可以有效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提升社會總體勞動參與率,從而為經濟發展提供支援。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和老年人身體狀況普遍改善,許多“銀發族”具備繼續工作的能力和意願。對於大多數“銀發族”而言,適當的工作和社會交往有助於促進其身心健康,因此,繼續在職場發揮作用的意願較高。當然,其前提是工作職業、工作場所和工作條件不會對“銀發族”的健康産生負面影響,或者不必從事那些高度依賴體力完成的工作任務。當前,我國人口總體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8歲,對“銀發族”延遲退休的醫療衛生和健康護理保障條件逐漸完善,能夠順利承接延遲退休帶來的醫療和康養需求增加。

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可以提高養老金制度的可持續性。延遲退休意味著個人在工作期間將繼續繳納養老金從而推遲領取養老金。特別是在當前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的階段,這有助於直接增加養老基金的收入,緩解養老金的支付壓力。

許多面臨養老金支付壓力的OECD國家,採取綜合措施來增強養老金制度的可持續性。38個OECD國家中有23個國家的正常退休年齡將會提高。丹麥、荷蘭、瑞典等國在本國居民預期壽命增長如期實現的情況下,將法定退休年齡展望到70歲甚至更高。OECD國家通過提高退休年齡、引入壽命相關的調整機制、提供延遲退休的激勵措施以及進行養老金制度改革等多種方式,積極應對老齡化趨勢和確保養老金制度的財務穩定性,確保了高度老齡化社會的老年人生活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在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同時,配套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必須完善。

許多老年工人的技能升級滯後於就業環境的變化,而由於他們的工作生涯短暫和不穩定,獲得高品質工作的機會有限,所以將不得不面臨延遲退休後工作機會不足的風險。對老年工人勞動生産率和工作效率的擔憂,往往助長“銀發經濟”的年齡歧視以及僱主在招聘決策中的負面態度。儘管國家法律明令禁止年齡歧視,但市場中年齡歧視觀念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規支援,包括嚴格禁止年齡歧視和加強反年齡歧視執法,以確保老年人的合法就業權益得到有效保障。此外,政府也需要適當激勵和引導用人單位靈活安排工作時間,允許老年人兼職工作、彈性工作和遠端工作,從而促進老年人工作流動性和勞動需求。

必要的工作激勵和技能培訓支援體系必不可少。國家可以通過稅收優惠和其他經濟激勵措施,為繼續工作的老年人提供稅收減免或養老金補貼,以鼓勵老年工人延長工作時間。考慮到老年人的知識儲備和技能結構,國家要進一步加強適應老齡化時代的終身學習和職業技能培訓認證體系建設,以幫助老年工人更新技能,更好適應快速變化的職業發展環境。

此外,要推動社會基礎設施的適老化改造。住宅小區需要推進無障礙改造,公共設施和工作場所要增加無障礙設計,確保老年人能夠方便、安全地上下班交通和開展工作。增強醫療基礎設施的供給,包括老年病科、康復中心和高品質的社區醫療服務數量,確保老年人能夠獲得及時和高品質的醫療服務。通過有效推動社會基礎設施的適老化改造,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幫助老年人更好適應延遲退休帶來的變化,是確保漸進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重要環節。

總之,漸進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時代已經到來。政策制定者要關注提升老年人的就業能力和參與度,改善社會基礎設施,在延長老年人工作年限的同時,也需要提高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品質。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