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教育強國,為何要堅持系統觀念、處理重大關係?
林堅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專聘研究員、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2024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著眼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和運用系統觀念,正確處理支撐國家戰略和滿足民生需求、知識學習和全面發展、培養人才和滿足社會需要、規範有序和激發活力、紮根中國大地和借鑒國際經驗等重大關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堅持系統觀念、處理重大關係”等重要論斷,為我國教育強國建設指明瞭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
從系統觀的角度看,“六個力”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系統,具有內在邏輯性:思政引領力是堅持思想政治工作導向、把握方向、引領前進的力量,體現為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力量之基和出發起點,其方向必須正確,否則就會南轅北轍、誤入歧途;人才競爭力是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打造核心競爭力的力量,體現為專業教育、職業教育等,事在人為,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依靠人才、強調競爭;科技支撐力是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作為國家四梁八柱的支撐力量,體現為科技教育,科技創新是驅動力和發展的引擎,科技傳播就要依靠教育,才能發揮作用;民生保障力是著眼于保障民生、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的力量,體現為民生教育,是教育的一個重要領域和內容,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社會協同力是保持社會要素齊全、社會結構有序協調、社會功能完整的重要力量,體現為社會教育或終身教育,在人的一生中都不可缺少;國際影響力是處於世界體系中發揮國際傳播力、感染力、影響力的力量,體現為國際教育或全球教育,必須放眼全球,具有世界眼光,在文明交流中體現自己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要堅持和運用系統觀念,正確處理教育強國建設過程中的幾組重大關係:
一是,支撐國家戰略和滿足民生需求的關係。要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教育、科技、人才緊密相關,在新時代必須一體化發展。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著眼提高創新能力,優化高等教育佈局。既要堅持新型舉國體制,保障國家重大工程,也要保障民生,滿足民眾物質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知識學習和全面發展的關係。知識學習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要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也要培養各行各業的普通勞動者。避免片面教育、純粹單科教育和專科教育,實行全面教育、全科教育、全程教育。
三是,培養人才和滿足社會需要的關係。要全面準確理解什麼是人才,完善高校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職普融通、産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大力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四是,規範有序和激發活力的關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包括教育體制改革,必須處理好規範有序與活力的關係。活力和秩序是有機的統一體,活力必須是有序的,寓活力於秩序之中,建秩序于活力之上。
五是,紮根中國大地和借鑒國際經驗的關係。必須立足中國大地辦教育,辦好有中國特色的教育。要深入推動教育對外開放,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不斷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同時,擴大國際學術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為推動全球教育事業發展貢獻更多中國力量。
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基石,是人才成長的園地,對國家、社會、個人來説,均不可或缺。建設教育強國,就必須著眼于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千年大計,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正確處理好各種關係,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
編審:蔣新宇 唐華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