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以色列國內爆發抗議示威浪潮如何影響巴以衝突走向?

2024-09-06 07:00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王晉 西北大學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以色列國內爆發數十萬人大規模示威浪潮。抗議活動反映了以色列民眾對於衝突長期化的不滿情緒,但由於當前加沙衝突的複雜性,抗議示威浪潮恐無法促成巴以衝突儘早結束。

在2023年10月爆發本輪巴以衝突之前,以色列國內局勢已經處於動蕩邊緣。從2023年1月開始的以色列司法改革,導致長達數月的國內大規模抗議示威浪潮,支援司法改革的右翼和極右翼政治力量,與反對司法改革的左翼、中間翼和一些世俗右翼政治力量之間,出現巨大的政治裂痕。

隨著巴以衝突的突然爆發,以色列國內分歧暫時停止,各個陣營開始“同仇敵愾”,關注外部威脅。戰爭爆發初期,以色列民眾表現出了難得的團結性,尤其是在短期內成功徵召數十萬預備役士兵,顯示出以色列高效的動員能力。

但是隨著戰爭的進行,一些矛盾又重新顯現。首先是以色列國內戰爭責任負擔不均的問題。以色列徵兵大體上仍然以世俗派猶太人和改革派猶太教徒為主,極端正統派猶太人並沒有被強制徵召。隨著戰爭進行,以色列需要面對多個方向的威脅,導致徵兵多次擴大。而戰爭必然帶來人員傷亡,使得以色列官兵家屬出現不滿情緒。以色列左翼和中間翼以及世俗右翼,要求宗教黨派作出讓步,廢除極端正統派參軍的限制性措施。但是極端正統派希望保留“不參軍”的特權,專注宗教事務。因此,戰爭長期延續,使以色列左翼、中間翼和世俗右翼民眾對於以色列政府愈發不滿。

其次是以色列戰爭目標模糊化。戰爭爆發之後,以色列政府提出了“消滅哈馬斯”的口號,能夠在短期內聚集以色列民心。但是口號無法轉變為切實的戰略目標,尤其是隨著戰爭進行,以色列社會和經濟秩序受到影響,戰爭結束卻遙遙無期。而且在戰爭爆發之後,以色列被扣押人員家屬及其同情者,一直呼籲以色列政府能夠以被扣押人員解救作為優先戰略目標。但在2023年11月短暫停火期間釋放了部分被扣押人員之後,這一工作就陷入停滯,而被扣押人員不斷死亡的消息傳回以色列國內,導致政府威信大大降低,民眾不滿情緒大增。

最後是以色列外部威脅增多。以色列政府儘管一直信誓旦旦表明會有效應對“多線作戰”,但是如何分配戰略資源,是當前以色列政府的最大難題。以色列國內日益關注來自北部黎巴嫩“真主黨”的戰爭威脅,要求政府優先對“真主黨”展開軍事行動的呼聲不斷增高。

應當指出的是,儘管以色列國內爆發大規模抗議示威遊行,目的是為了施壓以色列政府,但是從當前反對者的政治立場看,並沒有明確且合理的方案結束當前衝突。有政治派別認為,應當結束衝突,促使哈馬斯釋放被扣押人員,同時對北部“真主黨”發動攻勢。但事實上,反對派陣營要求以色列不能無條件撤離加沙地帶,也要求加沙地帶不能由哈馬斯繼續主導。在北部前線,以色列反對派陣營也拿不出有效的方案,來動員足夠的軍事力量,消除來自黎巴嫩“真主黨”的威脅。

總的來看,以色列國內抗議示威浪潮確實洶湧,實際上是以色列民眾對於衝突長期持續的疲倦化表達,對以色列國內政治將産生巨大的影響。但是由於巴以和平談判,並非以色列自己能夠決定,且以色列國內普遍對未來加沙地帶的安全政治格局設置了前置性條件,因此,停火不會在短期內達成。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