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鄧小平最好的紀念就是把他開創的偉大事業傳承下去
崔麗華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所所長
2024年8月22日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20週年。回顧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歷史,中國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離不開鄧小平同志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鄧小平同志對黨和人民的貢獻,是歷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
1978年,中國站在何去何從的歷史關頭。中國向何處去成為中國共産黨必須面對的難題。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同志撥雲見日、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中國共産黨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黨的工作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艱辛探索。鄧小平同志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明確了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在他的領導下,中國共産黨制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制定了“三步走”戰略,為未來中國發展把脈定向。
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的革命,前進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當社會主義事業面臨國際國內風險挑戰之際,他又一次如定海神針般地解答了人民的困擾,他指出“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消除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走向共同富裕”。在今天這些看似常識性的論斷,在當時卻是振聾發聵的,驅散了籠罩在國人心頭的思想迷霧,讓中國的發展沒有偏離正確航向。在鄧小平同志大力倡導和全力推進下,改革開放成為時代的最強音,使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産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華民族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它將中國融入世界,讓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正是這場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
在今天這個歷史時刻,紀念鄧小平、緬懷鄧小平,就是要把他開創的偉大事業繼承下去,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1992年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同志曾指出:“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改革開放是一場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既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供選擇,更無成功經驗可供借鑒,問題之多、難度之大,世所罕見。今天雖然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剛剛改革開放時期的中國有很多不同,但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局部衝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不斷升級,中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指出的:“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
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今天,我們要實現鄧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中國式的現代化”,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就需要始終沿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引的道路,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矢志不渝將改革進行到底,完成好上一代交給我們的“接力棒”,把改革開放偉業引向深入,並取得系統而又紮實的成效。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就是我們這代人的使命和任務。中國的改革不會停頓,開放不會止步。
編審:蔣新宇 唐華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