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推進延遲退休,為何強調自願、彈性原則?

2024-07-29 08:54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常青松 姚舜禹 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

人口老齡化既是人口生命福祉提高與社會進步的積極表現,亦是中國乃至世界必須妥善應對的人口挑戰。“少子老齡化”是當前中國最基本的人口態勢,而延遲退休政策是積極應對少子老齡化嚴峻挑戰的重要舉措。推進延遲退休政策既是當代中國人口的形勢所迫,又是歷史必然。

推進延遲退休的原因不僅涵蓋預期壽命的延長與退休年齡固化的不協調發展、過早退休的效益産出與培養人力資本投入的不均衡、退休年齡的性別差異、老年人口紅利利用不足等,更重要的還有對“少子化”帶來的“青年赤字”、老齡化帶來的子代贍養負擔加重、人口結構變動帶來的養老金財政壓力的擔憂。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按照自願、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這需要厘清三個重要問題:一是為何要穩妥有序推進延遲退休政策?二是推進延遲退休政策為何強調自願與彈性原則?三是推進延遲退休政策還需注意哪些問題?

延遲退休一經提出便備受社會關注,尤其是部分青年人對延遲退休政策存在誤解,錯誤地把延遲退休理解為“一刀切”或者“少發錢”。這應引起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並儘早應對。

推行延遲退休政策,必須小步慢走,漸行漸善,分階段的細緻落實和有效推進,儘量兼顧性別、年齡、健康及工種等各方面差異,堅持自願、彈性原則。實行自願原則,勞動者可結合自身情況與主觀意願選擇是否延遲退休;彈性原則可為勞動者提供更多選擇,允許其在法定退休年齡前後依據一定浮動時間限度,提前或延遲退休。

早已進入老齡化的日本推行的一些舉措,可為中國的延遲退休政策提供借鑒。日本作為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其彈性退休規定是最低退休年齡為60周歲,法定退休年齡為65周歲,最晚退休年齡為75周歲,每提前一年退休養老金減少6%,每延遲一年退休養老金增加8.4%。採納自願和彈性原則,本質就是要兼顧政策、經濟、勞動力、個人四個方面影響退休年齡的因素。政策因素包括社會保障政策和企業年金政策;經濟因素包括財富與資産、收入水準;勞動力因素包括市場分析、勞動力需求、工資率;個人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健康水準、職位、配偶狀況等。

自願選擇、彈性退休,能夠充分尊重勞動者個人意願和客觀情況,有效減少公眾對延遲退休政策的誤解,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利用,改善養老金供需困境、減輕子代贍養壓力,切實提高勞動者晚年的生活福祉。

目前,中國的養老困境是“未富先老”“未備先老”,是“少子老齡化”“長壽老齡化”及“遷移老齡化”三重因素疊加。延遲退休可以緩解中國的養老困境。當然,實現延遲退休目標需要多管齊下。延遲退休制度的實施,要有相應配套制度的支援,如銜接好生育制度與退休制度、營造大齡友好就業環境等等。

中國應積極倡導“成功老齡化”戰略。成功老齡化是解決養老挑戰的有效倡議,包括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和諧老齡化等要義。健康老齡化是提高老年人社會參與的前提和保障,只有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健康的老年人比例提高才能保證老年勞動者的數量和品質,同時也可節約醫療及照料資源;積極老齡化旨在鼓勵老年社會參與,深入挖掘老年人的人力資源和餘熱,緩解“青年赤字”及養老金空缺壓力;和諧老齡化是指在調整退休年齡時要考慮由此造成的代際衝突,要兼顧代際之間的利益,構建和諧的代際關係及社會秩序。

此外,相關部門要做好延遲退休政策的解讀、闡釋工作,讓群眾對政策形成客觀、理性和全面的認知,以確保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

編審:蔣新宇 高霈寧 張艷玲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