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與中國重啟磋商,對菲方而言是務實選擇

2024-07-28 07:00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楊丹志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國家安全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近日,中菲就管控仁愛礁局勢進行副部長級磋商並達成“臨時協議”。菲律賓外交部7月21日發表聲明説,“臨時協議”主要涉及菲律賓向南海“第二托馬斯淺灘”(仁愛礁)一艘“坐灘”軍艦(馬德雷山號)運送補給問題。菲律賓外交部的聲明未透露菲中兩國達成協定的具體內容,但稱本月早些時候菲中兩國利用雙邊磋商機制進行“坦率和建設性的討論”“雙方持續認識到降低南海緊張局勢以及通過對話和磋商管控分歧的必要性,同意該協議並不影響雙方各自在南海的立場”。

自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上任以來,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的態度日趨強硬,甚至多次主動挑起事端。2024年上半年,中菲在美濟礁周圍海域多次發生摩擦。但在6月中旬中國海警對菲律賓船隻執法之後,菲方態度似乎出現軟化。多位菲政要數次對外表示希望局勢降溫。

從立場強硬到同意與中方磋商,菲方姿態發生變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是中菲近期在仁愛礁附近海域摩擦不斷且存在升級失控風險。菲方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認為中菲雙方需要建立更有效的海上危機管控機制,切實有效地管控仁愛礁局勢以避免對抗升級。

實際上,中菲兩國過去已經針對南海爭端建立了溝通渠道,但主要是在較低層級設立過緊急熱線電話。但低層級的溝通渠道不僅未能有效防止雙方對抗升級,而且目前已停止使用。中菲之間亟待建立新的更高層級的溝通渠道和互動機制。即使是臨時性的政策安排,也有助於管控中菲紛爭。

二是菲方對美國開放多個軍事基地、與美國等多國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包括借聯合軍演之機在菲律賓島嶼部署美國導彈等一系列做法,都未對中國形成有效“嚇阻”。6月17日,中方在仁愛礁周圍海域的維權執法行動,包括此前中方在南海的一系列維權行動均堅決、有力,充分表明中方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問題上毫不妥協、敢於鬥爭,並在一定程度上震懾了菲國內部分長期在中菲間挑起事端、激化矛盾的政治勢力,迫使菲官方重新回到談判桌前。

三是菲方無法切斷與中國的密切經濟聯繫。菲律賓經濟發展需要中國的合作及助力。2023年,菲律賓進出口總額近2000億美元,同比下降8%,但中菲貿易依然達到400億美元,同比增長2.7%。中國已經連續8年成為菲律賓第一大貿易夥伴。同時,中國也是菲律賓最大的投資來源地之一。在東南亞,中國有其他的貿易夥伴可以選擇。但菲方要想找到中國的替代者則較為困難。與中國長期對抗並不符合菲律賓的國家利益。

2024年6月,中方在仁愛礁附近海域對菲船隻執法後,菲律賓國家經濟發展局局長巴利薩坎仍然表示,應該把政治和經濟分開,菲律賓歡迎包括中國在內的任何國家的投資。

四是菲方或不甘心只做美國戰略棋盤上的棋子。美國作為菲律賓的盟友,不僅未能為南海局勢的緩和發揮建設性作用,還在“印太戰略”佈局進程中將菲律賓推向與中國直接對抗的前沿。但在中菲多次發生摩擦後,美方對菲律賓的支援更多停留在話語層面,採取的具體行動有限。2024年6月,美菲在菲律賓呂宋島周邊舉行雙邊演習。但6月17日中方在仁愛礁附近海域對菲船隻執法,美國軍艦未敢採取任何支援行動。菲方對於美國能否堅決、徹底地履行盟友職責,甚至“為菲律賓而戰”並無足夠把握。小馬科斯政府選擇一邊倒地轉向美國,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強硬對抗,不僅限制菲律賓開展靈活外交的空間,還加劇菲律賓與中國衝突的風險。與中國重啟磋商,對菲方而言是相對務實的選擇。

據稱,中菲兩國代表於今年7月2日已經召開中菲南海問題雙邊磋商機制第九次會議,簽署了《關於改進中菲海事溝通機制的安排》文件——建立新的溝通渠道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中菲通過此次臨時性政策安排,已經建立3個溝通渠道。第一個渠道是兩國元首辦公室的緊急熱線電話,由兩國領導人指定代表直接溝通;第二個渠道供兩國外交部正副部長或正副部長的指定代表使用;第三個渠道涉及海警,中菲海岸警衛隊會先達成相應的諒解備忘錄。保持以上三個渠道暢通,將有助於中菲增強互信,減少戰略誤判。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近日繼續在南海問題上高調力挺菲方所謂“維權”。甚至聲稱“馬德雷山號”也在《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保護範圍之內。美方還表示願意參與對“馬德雷山號”的補給,繼續策動在南海針對中國的雙邊、少邊和多邊聯合軍演。美方這一言論實則仍然是在南海問題上“拱火,鼓動菲方繼續在南海問題上冒險。美方的介入,無疑將為南海安全形勢帶來新的不確定性。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