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梁駿:奧運興奮劑檢測不能縱容攪局者

2024-07-19 10:10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巴黎奧運會開幕在即,一則新聞卻引起了廣大中國網民的憤怒:據一位自稱是中國游泳國家隊的營養師爆料,抵達巴黎的10天內,全隊31名運動員遭遇國際興奮劑檢測組織(ITA)檢測近200次,且多為天剛亮、午休和夜間等休息時間。這無疑會對正在備戰的中國奧運游泳選手們造成極大的負擔與影響。

此前就有媒體報道稱,中國游泳運動員接受興奮劑檢查的次數遠多於其他國家。數據顯示,中國游泳運動員覃海洋、張雨霏去年的興奮劑檢測次數分別為46次和43次,遠超中外所有游泳運動員。其他同等水準的美國運動員大多僅接受過10次左右的檢測,尤其是福岡游泳世錦賽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冠軍成員,在美國奧運選拔賽中打破女子100米蝶泳世界紀錄的沃爾什,她去年接受檢測次數竟然為0。

長期以來,絕大多數中國運動員始終以拿“乾淨的金牌、道德的金牌、風格的金牌”為目標,積極配合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的各類檢測。差距如此鮮明的數據,很難不讓人懷疑這背後究竟是一些國際機構為了維護體育精神和反興奮劑事業,還是夾雜著地緣政治的考量而有意為之。

奧運會既是各國運動員挑戰自身極限的競技賽場,也是書寫國家民族榮譽的最高舞臺。美國作為公認的體育大國和《世界反興奮劑條例》簽署國,主動接受更嚴格的檢查是其應盡的義務。但事實上,美國卻是世界上濫用違禁藥物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也是“患有哮喘”、申請豁免權的運動員最多的國家之一。美國體操名將拜爾斯、網球明星威廉姆斯姐妹等都曾以“治療目的”被“特許”服用禁藥。上至美國國內籃球、棒球、橄欖球、冰球四大職業體育聯盟,下至其大學生體育聯盟,都獨立於世界反興奮劑體系之外,只遵從於其國內的反興奮劑規則。借此,大多數美國奧運選手的日常訓練和比賽,其興奮劑檢測工作完全脫離了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監管。

不僅如此,自身興奮劑監管情況透明度極為存疑的美國,卻頻頻對外“重拳出擊”。2020年,美國政府通過了《羅琴科夫反興奮劑法案》,這部美國國內法竟賦予美方“對美國運動員參加賽事中的興奮劑涉案人員提出刑事指控和判決”的權力。此後,美國更試圖以此代替國際反興奮劑規則,不斷將反興奮劑工作政治化,向相關國際機構施壓。例如,美國反興奮劑機構無視WADA前後多輪次出具的調查報告,持續抹黑中國游泳運動員和中國反興奮劑工作,甚至再度搬出羅琴科夫法案,威脅要逮捕中國運動員。這也直接導致中國游泳運動員遭遇過量檢測的不公平對待。也難怪WADA方面直言,相關報道“很明顯帶有政治目的”,對美方“駭人的、完全虛假的和誹謗性的”言論感到“震驚”。這種把體育賽事政治化的惡劣手段,無疑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輕視與踐踏。

抹黑別人並不能漂白自己。退一萬步講,即便美國放棄繼續利用興奮劑檢測豁免權掩蓋國內運動員的服用禁藥問題,效倣中國積極響應國際反興奮劑事業,也不過是履行其應盡的義務。而美方對中國運動員乃至全球反興奮劑治理體系的詆毀和抹黑,必須承擔相應的後果。前國際奧會委員、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創始主席龐德透露,美國啟動羅琴科夫法案調查中國選手顯然沒有遵守反興奮劑規定,WADA可採取的措施之一是將此事移交合規審查委員會,美國大概率會被判“不合規”,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將無法舉辦奧運會。但考慮到美國對國際反興奮劑事業的破壞和對中國國際形象的傷害,這樣的懲罰仍屬畸輕,而美國能否就此“迷途知返”也實難預料。

身正不怕影子斜。在賽場內外,中國運動員用行動支援反興奮劑工作,也在用實力捍衛自己的榮譽,贏得多方的認可與肯定。但國際反興奮劑事業不能縱容破壞攪局者橫行無忌,而讓依法合規者蒙受不平,這將是對“公平”的奧運精神的最大諷刺。期待各方力量攜手,塑造風清氣正的國際體育合作環境,共同捍衛奧林匹克賽事的一方凈土。(作者是北京體育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黨支部書記、碩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