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習近平再會普京:中俄高層密切往來意味著什麼?

2024-07-05 09:22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渡鴉 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當地時間7月3日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阿斯塔納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前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這是自2024年5月普京訪華以來,兩個月內兩國元首的再次會面。

中俄高層的密切往來,被西方某些媒體曲解為,地緣政治和來自美國的壓力讓兩國傾向於“抱團取暖”。顯然,這是狹隘且高度西方中心主義的觀點。事實上,此次會面傳遞出中俄的聚焦點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當聯合國逐漸因西方國家意識形態對抗而癱瘓時,國家間關係越發趨於無底線的博弈而非協作。在這一趨勢背景下,中俄應如何構建自身所在區域的“小秩序”,並反過來引導聯合國重回正軌,重塑世界範圍內的“大秩序”。

習近平在與普京的會談中,就此點出三個層次:一是中俄雙方要繼續加強全面戰略協作,反對外部干涉,共同維護本地區安寧穩定;二是圍繞區域內的上合組織,中方期待同俄羅斯和各成員國一道,推動上合組織發展行穩致遠,打造更加緊密的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三是圍繞世界範圍的金磚國家組織,中方支援俄方履行好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職責,團結“全球南方”,防止“新冷戰”,反對非法單邊制裁和霸權主義。

對於習近平強調“中俄要繼續加強發展戰略對接和國際戰略協作”,普京也表達了理解與支援。中國即將接任上海合作組織輪值主席國,普京表示俄方將全力支援中方工作,同其他成員國一道,不斷提升上合組織國際影響力,既“維護地區和平安全”,同時“推動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在某種意義上,中俄在當前的國際政治中面臨著相同的環境,那就是一個割裂的世界。以西方世界為代表,越來越多的國家,或主動或被動,訴諸無底線的硬實力博弈。但中國的選擇是通過尊重並維繫國家間彼此的正當權益,從而為維繫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作出不懈努力。中國希望通過和一切志同道合的國家積極合作,通過上合組織、金磚國家組織、共建“一帶一路”,乃至最終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構想,讓聯合國體系重新煥發活力。那些曲解中俄合作的觀點缺乏格局,看不到或者不願看到中俄關係的本質。

第二,中俄元首再次會面,聚焦的是兩國合作的“內生動力”。

有關這點,普京在與習近平會面後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説得非常清楚:“中俄關係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期。這種關係遵循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主權的原則。我們的合作不針對任何人,我們不建立任何集團或聯盟,我們只為人民的利益行事。”

習近平曾指出,中俄關係自身有著“牢固的物質基礎”,這並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今年兩會記者會上談到,2023年,中俄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2400億美元。作為對照,2020年,兩國貿易額為1077億美元;2021年,兩國貿易額為1468億美元;2022年,兩國貿易額為1900億美元。兩年間,兩國貿易額增長近1000億美元,三年間翻了一番有餘。

數字可能不夠直觀,不妨橫向來看。根據海關總署發佈的2023年進出口商品主要國別總值表,俄羅斯為中國第六大貿易夥伴,僅次於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南韓;以單一國家計,俄羅斯已經是中國第四大貿易夥伴,僅次於美日韓三國。普京在7月3日的聯合記者會上也再次強調了這一點,表示中俄之間的貿易正在增長,“我們看到了更多積極的趨勢”。

事實上,歐盟的存在容易讓人忽視俄羅斯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單一貿易夥伴。中俄進出口商品總值高於中國和任何其他歐洲國家:中俄貿易總額是中德的116.5%,更是中法的303.8%。如果法國、德國被認為是中國“重要的經貿夥伴”,那俄羅斯顯然是“更加重要的經貿夥伴”。

回顧此前一年,國際貿易因為全球範圍內蔓延的經濟衰退和地區保護主義而收縮,而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數據則一騎絕塵,實現46.9%的增長,強力助推中國産品逆勢出海。

以汽車工業為例,據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辛國斌2024年1月的介紹,2023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而在這一超越中,俄羅斯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分會(前乘聯會)數據,2023年,中國對俄羅斯市場出口汽車95萬輛,同比增長481%,佔當年中國汽車出口增量的42%。 

當比亞迪的“探索者號”年初載著數千輛電動車遠赴歐洲,哈弗、吉利已經在俄羅斯大街上跑著,奇瑞更是成為莫斯科計程車第一大外國品牌;當歐盟內部還在激辯是否接受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工廠開到匈牙利,長城汽車在俄羅斯圖拉的整車製造廠早于2019年就已經竣工,年産量可達15萬輛。根據俄羅斯汽車分析機構Autostat的數據,2023年,中國汽車品牌在俄羅斯的市場佔有率為49%。Autostat預測,2024年,中國品牌將在俄羅斯市場推出30款到45款新車型,預計銷售120萬輛,市場佔有率或增長至80%。

美國通用汽車印尼公司前總裁邁克爾•鄧恩就艷羨道:“從未見過某個單一國家的汽車製造商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佔據如此多的市場份額,中國車企太幸運了。”這種幸運或許有部分來自烏克蘭危機爆發後,歐美品牌退出俄羅斯的偶然性,但前提條件是中國製造業體系的齊備和産品的物美價廉,更是中俄之間在經貿以及更多領域的高度信任與合作。

中俄關係惠及的不只是中國的汽車工業。今年2月,俄羅斯《新聞報》注意到,2023年,中國品牌佔俄羅斯進口智慧手機總量的79%,事實上,早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前的2021年,小米手機就擊敗了南韓三星和美國蘋果,拿下俄羅斯手機市場份額的第一;3月,俄羅斯《阿穆爾真理報》稱讚中國的特種機械“與歐洲産品一樣可靠高效,但價格要低得多”;4月,286家中國企業參加第28屆俄羅斯國際礦業展,佔參展外國公司總數的81.7%;5月,俄羅斯傢具與木材加工企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成為俄羅斯最大的傢具供應國,佔進口總額的44%,遠高於其後的白俄羅斯、義大利、德國和土耳其。

根據商務部數據,中國對俄羅斯出口的産品領域相對均衡。2023年,機械、車輛和電子産品排名前三,佔比分別為22.7%、20.3%、15.3%,此外,還有相當比例的化學工業品、塑膠橡膠製品、紡織品、金屬製品、醫療器械、航空器、船舶等。俄羅斯為中國的製造業體系提供了重要的消費市場,中國也滿足了俄羅斯對於大量工業製成品的旺盛需求。

中俄關係“秉持世代友好的初心,堅守造福人民的恒心”,絕不是基於政治考量的某種“權宜之計”。兩國擁抱彼此展現的,實質上是在一個趨於失序的國際關係背景下,國家間如何超脫于意識形態和地緣猜疑,實現經濟上的互補和戰略上的互信,最終達至雙邊乃至多邊利益最大化。無論如何,大國之間的和諧,既是對世界和平的最大貢獻,也是對人類未來最大的保障。

編審:蔣新宇 高霈寧 張艷玲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