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協力攻關

2024-07-02 12:59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近日,國際計量局(BIPM)官網發佈北斗授時監測結果,標誌著基於北斗的授時服務獲國際認可,可以為全球提供精準可信的標準時間服務。在此之前,北斗系統正式加入國際民航組織(ICAO)標準,成為全球民航通用的衛星導航系統。

當前,全球數字化發展進程不斷提速,時空資訊、定位導航服務成為重要的新型基礎設施,這不僅是現代社會高效運作的基石,更是科技整體水準提升的有效印證。北斗授時從最初在航空航太領域應用,到如今廣泛在金融、電力、通信、交通等各行各業落地,成為我國科技發展的又一閃亮名片,充分彰顯了我國在科技自立自強道路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為北斗導航點讚:“北斗導航提供全球精準服務”。

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迫切需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全面提升創新能力。新型舉國體制以黨中央對科技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為前提,把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同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結合起來,對於破解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實現更多領域從“跟跑”向“並跑”“領跑”轉變具有重要意義。作為黨中央決策實施的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北斗系統建設歷經“三步走”戰略,自2000年10月發射第一顆試驗衛星,到2020年6月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完成部署,歷時20年,累計44次發射。北斗授時的成功,源於技術上的突破,更得益於國家層面精準而深遠的戰略佈局、主體層面廣泛而深入的合作格局,是新型舉國體制的生動實踐。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前沿技術領域正在發生多點突破、相互支撐的鏈式變革,更需要把政府、市場、社會有機結合起來,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強化戰略部署,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化機制、協同攻關,形成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産生一批原創性、引領性重大科技成果,把握創新發展主動權。

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實現科技創新轉化為現實生産力,迫切需要持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創新鏈與産業鏈相互嵌入、協同共生,創新鏈通過原創技術策源、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産業鏈高品質發展;産業鏈通過技術需求闡釋、創新平臺建設,促進創新鏈迭代升級。在北斗系統的建設過程中,相關成果應用、産業孵化、産品推廣、運營服務也在不斷“沿途下蛋”,手機定位、駕駛導航、共用單車等眾多耳熟能詳的産品離不開北斗系統的技術支援和數據服務。基於北斗系統,很多科創企業積極發揮技術優勢,開展北斗晶片模組研發、終端設計製造、系統運營服務、應用場景拓展,有力推動北斗規模化應用,提高産品和服務可及性,助力構建“北斗+”産業發展生態圈,推動北斗“從天邊到身邊”。面向未來,應充分發揮科技領軍企業在技術創新體系中的聯結者、協調者和整合者作用,強化創新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優化技術需求闡述、強化技術協同攻關、推動技術轉化應用,讓科技創新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躍升,為發展新質生産力蓄勢賦能。

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建設開放創新體系,迫切需要深入推進國際開放合作,提升科技創新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引領力。科技進步是世界性、時代性課題,唯有開放合作才是正道。科技自立自強絕不意味著“閉門造車”,在建設過程中,北斗系統始終鼓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高水準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時刻保持與外部世界的高頻互動,提倡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開展相容互補操作,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路。全球範圍內已有137個國家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簽署合作協議,讓“中國的北斗”成為“世界的北斗”。在當前國際科技合作形勢日益嚴峻的環境下,更需要深入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增進科技創新領域的互信互利,不斷拓展國際科技合作新空間。踐行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以全球視野謀劃創新、凝聚智慧,在開放合作中實現自立自強。

(作者:劉雅琦、葉中華,分別係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創新評估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