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增強各族群眾的中華文化認同

2024-06-11 13:46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各民族文化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盡情綻放,中華文化將越發光彩奪目,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更豐厚滋養

善用文化之力,讓各族群眾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增進中華文化認同,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不久前,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院長姜鐵紅在排練室裏領舞《奔騰》的短視頻,在社交媒體刷屏。儘管姜鐵紅當天只是日常穿著,卻將這段蒙古族舞蹈跳得瀟灑恣意、韻味悠長,被網友評價“舉手投足間都散發著藝術的魅力”。更令人意外的是,作為這個經典舞蹈第五代領舞的姜鐵紅並非蒙古族人,而是朝鮮族人,編創這段舞蹈的馬躍教授則是回族人。多民族文化交融交匯,結下藝術碩果,展現經久不衰的魅力。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文明從來不用單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匯聚成共同文化”。各族文化交相輝映,中華文化歷久彌新,映照著我們強大的文化自信。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進一步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持續增強各族群眾的中華文化認同。新時代以來,從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用好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文化資源,到借助對口幫扶促進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再到大力發展少數民族文化産業……務實的舉措、有效的行動,築牢了民族團結的根脈,促進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文化是主幹,各民族文化是枝葉。根深幹壯,才能枝繁葉茂;枝繁葉茂,才更顯主幹生機。近期,反映哈薩克族生活和文化的電視劇《我的阿勒泰》在國內走紅,也在海外受到追捧,成為感受中華文化魅力的一扇窗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盡情綻放,中華文化將越發光彩奪目,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更豐厚滋養。

增進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團結,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工作落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多民族群眾互嵌式社區,是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徑。”在雲南昆明盛高大城社區,漢、回、彝、白等20多個民族的居民生活在一起,每年鄰里百家宴、火把節、趣味運動會等文體活動讓人應接不暇,鄰里親如一家。可見,社區是增情誼、促團結的有效物理空間,更是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沃土。也應看到,如今各族群眾對資訊的交流、對文化的體驗,很多都是在網路空間完成的。這啟示我們,必須重視並用好網際網路,讓網路虛擬空間成為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大增量。

善用文化之力,讓各族群眾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增進中華文化認同,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定能畫出民族團結進步的最大同心圓,推動各族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創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