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印度大選執政黨“慘勝”,對中印關係影響幾何?

2024-06-06 09:40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王世達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 研究員、南亞所副所長

6月4日,印度議會下院選舉結果公佈,現任總理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簡稱印人黨)保持第一大黨地位,但票數未過半,反對黨印度國民大會黨(簡稱國大黨)表現不俗。印人黨需要與其他政黨組建聯合政府。若成功組閣,莫迪將第三次擔任總理。新政府的政策延續性較強,預計包括中印關係在內的內政外交政策都不會出現顛覆性變化。

在內政上,印度新政府將同時打“經濟牌”和“宗教牌”。以“經濟牌”加速大國崛起。印人黨競選宣言提出,將通過“低通脹、審慎財政實現經濟高速增長”,推動“印度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2030年將印度打造為全球製造業中心”。尤其是,新政府將繼續推動“印度製造”。2014年,莫迪提出“印度製造”倡議,目標是製造業年均産值增長12%至14%,將製造業佔GDP比重由當時的15%提高到2025年的25%,把印度打造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為了打造以半導體為基礎的全球電子製造中心,莫迪政府2021年底又提出100億美元的專門激勵計劃,吸引半導體和螢幕製造商投資印度發展相關産業。

以“宗教牌”深入國族再造。眾所週知,印人黨係右翼政黨,係印度教民族主義聯盟—“同盟家族”的重要成員和政治代言人,主張凸顯印度教的至上地位,將印度建成純粹的印度教國家。過去十年來,印度教民族主義已成為印度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世俗主義、左翼思潮等印度社會此前主流意識形態遭到邊緣化。可以預見,建設“印度教國家”將是新政府執政重中之重。在印人黨競選宣言中,就有實施統一民法典、在全球慶祝印度教節日等承諾。

在外交上,印度新政府將延續實用主義外交政策。印度外交政策已經拋棄了“不結盟”傳統,而是強調實用主義,謀求“在全球矛盾中發現機遇並加以利用,進而實現印度國家利益”。其中,印度將繼續其“大國平衡”政策,同時保持和發展多對大國關係,由印度居中進行多向對衝,確保印度始終處於有利態勢。

在中印關係上,印度短期仍將中國視為“經濟競爭者和安全威脅源”,但不排除在共同利益領域進行合作。毋庸諱言,在印度看來,中印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兩國之間有邊界問題、互為毗鄰大國産生的地緣影響力競爭問題、全球南方代言人競爭問題,以及巴基斯坦因素、美國因素等系列制約。當前,上述問題沒有解決,同時美國因素迅速擴大。美國國家戰略重心空前聚焦打壓中國,為此出臺“印太戰略”,並在此框架下圖謀“拉印製華”。印度對於美國的戰略意圖心知肚明,但樂見中美關係保持某種競爭態勢,希望借迎合“印太戰略”換取美國支援印度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以及在經濟和安全等領域獲得實際好處。印度認為在美國持續對中國打壓的情況下,中國需要穩定對印關係,認為“現階段中國對於印度的訴求大於印度對於中國的訴求”。從這一判斷出發,就不難理解印度過去幾年在邊界問題、經貿合作等領域頻繁對中國發難。簡言之,印度相信,保持中印關係的某種程度緊張,對於印度的國家利益有利。

但也要看到,印度採取以“多向結盟”為突出特徵的現實主義和實用主義外交政策,樂於同時保持多對大國關係以從中牟利,因此,印度也不樂意看到中印關係破裂甚至中印走向對抗,從而喪失與美國等國討價還價的籌碼和本錢。短期內中印關係可能仍將面臨不少波折,但印度在認為存在共同利益的領域仍將與中國繼續合作。例如,在經貿領域,儘管印度此前針對中國企業開發的手機應用程式、中國手機廠商等採取了針對性打壓措施,但中印經貿額近三年來仍保持了整體上漲勢頭,這源於印度對於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尤其是工業製成品始終存在巨大需求。

編審:唐華 蔣新宇 蔡曉娟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