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訪德的四重目的
劉晨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5月26日,法國總統馬克龍攜夫人前往德國開啟為期三天的訪問。儘管德法互動頻繁,但此訪是法國總統24年來首次對德進行國事訪問。早在2023年7月,馬克龍就有意訪德,但因法國國內爆發騷亂被迫取消行程。不過,這次訪德也正值法屬新喀裏多尼亞局勢持續動蕩之際,此種情況下仍不改訪德安排,顯示在烏克蘭危機延宕、歐議會選戰正酣背景下,馬克龍對此訪寄予厚望。
馬克龍此次訪德有四重目的。
一是展示德法團結。自德國總理朔爾茨2021年執政以來,德法在防務、核能等問題上衝突不斷。近期,隨著兩國援烏矛盾的公開化,雙邊關係更趨冷淡,導致歐盟內部紛爭明顯上升。團結才有力量,德法有意通過高規格國事訪問向外界傳遞“友誼長存”信號。為營造良好氛圍,德法兩國在訪前就歐盟財政改革和能源市場補貼等議題達成妥協。訪問期間,馬克龍不斷向德發出“魅力攻勢”,在演講中用德法雙語表態“法國可以信賴德國,歐洲可以信賴我們,歐洲萬歲!”。馬克龍強調,儘管德法關係偶遇挑戰,但最終都能找到共同前進的道路。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全程陪伴並積極回應馬克龍講話,稱馬克龍的到訪充分顯示了“德法友誼的深度”, 強調“德法關係陷入困境”是錯誤解讀,並以德法共同打造歐洲“未來坦克”為例證明兩國始終有能力克服分歧、達成共識。
二是為歐洲議會選舉拉票。6月,歐洲議會即將選舉,歐洲政壇“右轉”趨勢明顯,德、法兩國執政黨在民調中均落後於本國極右翼政黨。為防止極右勢力進一步坐大,馬克龍在訪德期間多次警告極右翼政黨將為歐洲帶來嚴峻威脅。在參加慶祝德國“基本法”(即德國憲法)成立75週年的“民主節”活動時,馬克龍再一次發出“歐洲消亡論”,稱民族主義的崛起引發了民眾對“民主”本身的質疑,對歐盟構成了生存威脅,最終可能會導致歐盟“徹底消亡”,敦促親歐選民積極參與即將到來的歐洲議會選舉。27日,馬克龍前往德國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的“大本營”德累斯頓參加歐洲青年節活動,對近萬名來自不同國家歐洲青年發表歐洲政策演講,通過描繪極右勢力入主政府的場景,呼籲年輕一代積極參與歐盟建設,“為民主而戰”。馬克龍稱,他特意挑選在二戰中被摧毀,後又重建的德累斯頓作為其發表歐洲政策演講的地方,因為這裡是“希望的象徵”。
三是推動歐洲集體防禦。馬克龍在訪問期間重申對烏克蘭的支援,稱“坦克、大炮就是‘真理’的叢林法則不能超越《聯合國憲章》”“和平決不能建立在烏克蘭投降的基礎上”,強調戰爭已經重回歐洲,呼籲歐盟加快戰略覺醒和自我武裝,創建新的“共同安全框架”。德國也積極回應馬克龍政策主張。訪前,朔爾茨在英國《經濟學人》發聲,讚賞馬克龍關於加強歐洲共同防禦的提議。訪問期間,德國向馬克龍授予了威斯特法倫國際和平獎,以表彰其為平息烏克蘭危機、維護歐洲安全穩定所做的一系列努力。
四是重振歐洲的繁榮。訪問期間,馬克龍與朔爾茨在英國《金融時報》聯署發表專欄文章,稱歐洲正經歷“時代轉折”“我們所知的歐洲並非不朽,必須迎接挑戰”,必須在經濟政策上變得更具主權且更加獨立,呼籲歐洲加大創新力度、加強單一市場、增加投資、創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並減少繁文縟節。兩國元首將數字化轉型和“綠色新政”視為應對全球競爭挑戰的核心,強調歐洲應通過充分利用公共採購等歐盟現有工具為人工智慧、量子技術、太空、5G/6G、生物技術、凈零技術、移動和化學品等關鍵新技術的開發和推廣賦能,助力歐洲崛起為世界級工業和技術領導者,呼籲歐洲建立一個以銀行業和資本市場聯盟為核心的真正一體化的歐洲金融市場,以確保歐洲金融業的全球競爭力。
馬克龍有意通過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凝聚人心、同向發力,補強安全短板、提升經濟競爭力,重振民主雄風,總體看取得一定成果。德法兩國皆有意淡化矛盾,團結應對歐洲發展面臨的重重挑戰,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歐洲目前所遭遇的困境及德法分歧的背後有著深刻的結構性根源,未來德法仍需不斷相向而行,以更多包容、更大智慧共同勾勒“不朽的歐洲”。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