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給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最終耽誤的還是美國車企

2024-05-15 12:52

來源:中國日報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美國政府14日宣佈,將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産品加徵關稅。美方此舉濫用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將嚴重影響美國汽車産業轉型升級,給消費者帶來嚴重負面影響,也將損害世界經濟綠色轉型,破壞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中國電動汽車出口並不依賴美國市場,所以落在中國電動汽車頭上的關稅,只能説是給美國國內電動汽車産業提供了一种先發制人的保護。但將這些美國車企“圈”在保護傘下,讓他們無法與市場領先者競爭,也會導致他們與創新和技術進步隔絕。

就算不與中國車企競爭,只要美國政府還向其他國家的電動汽車企業開放市場,那美國的電動汽車企業還是會輸給歐洲、日本以及南韓的競爭對手。這些對手們時刻都在相互角逐,也時刻在與中國的車企們競爭。

在這種“自毀前程”式的保護主義之下,有危機意識的美國企業也在採取行動,他們不希望在美國國內市場的“搖籃”中打盹,因為一旦保護主義措施被取消,美國車企就會淪為“跛腳鴨”。例如,特斯拉公司就極為重視其中國工廠以及在華業務。只要競爭是公平的,對商業就是有益的。

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先是經歷了國內市場激烈的競爭,在此過程中培育出了完整的支撐配套産業,又通過持續創新來不斷滿足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最終才得以在全球脫穎而出,而在全球市場的競爭中,這些也都成為了他們的比較優勢。

但此前制裁過中國電信企業華為、中興的美方,如今顯然又打算哄騙歐盟及其他盟友入局,打造所謂對抗中國電動汽車及其他新能源産品的“聯合陣線”。美國財長耶倫下周將前往義大利出席七國集團(G7)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據稱這將會成為耶倫本次赴會的重要議題。

儘管在會前全力炒作話題,但本次耶倫的義大利之行或許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這不僅是因為歐盟各成員國對與中國的經貿關係看法不一,而且歐盟消費者和許多本土電動汽車製造商也都對中國電動汽車和其他新能源産品持歡迎態度,他們認為這些産品有助於推動歐盟的綠色轉型,也可以激勵本土企業創新。他們與大多數歐盟政策制定者和領導人一樣,認為美國的行動才是問題所在。

耶倫對G7財長們發出的禁止中國電動汽車及新能源産品的呼籲,其實也是美國以所謂“産能過剩”與“政府補貼”為理由,對中國發動的輿論攻勢的一部分。這一呼籲或許無法激起足夠的共鳴,畢竟美國大選將至,拜登政府對華發動輿論攻勢更主要是為了爭取選票,歐盟國家也並不希望犧牲自身的綠色發展前景以及産業競爭力,來為美方的選戰服務。

耶倫作為一名資深經濟學家,上個月剛剛結束第二次訪華之行,想必行程期間也對中國是如何踐行綠色轉型的承諾有著親身體會。相比華盛頓那些“紙上談兵”戰略家們,耶倫也更應該明白,儘管充電基礎設施、里程焦慮、電動汽車的負擔能力等問題是美國電動汽車産業發展面臨的主要障礙,但真正制約該産業發展的,恐怕還是美國政策制定者的“短視”。他們對電動汽車的時代浪潮視而不見,而此後電動汽車製造商們對核心技術研發也缺乏足夠的投入。在此背景下,美方仍然要選擇撐起“保護主義”大傘,用關稅來制約競爭,最終被耽誤的,只能是美國自己。

  本文編譯自《中國日報》5月14日社論

原標題:US faces an uphill task persuading allies to join its attack on Chinese green products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中國日報中文網

編譯:涂恬 編輯:李海鵬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