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數據釋放暖意、新動能源源不斷 我國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穩步推進

2024-05-13 09:04

來源:央視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央視網消息:5月12日,《新聞聯播》報道了重大工程建設、金融支援實體經濟、春耕糧食播種、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多領域在近期取得的新成績,多項數據釋放暖意,新動能源源不斷,我國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穩步推進。

各地一批重大工程加緊建設 助力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這段時間,各地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助力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5月11日,川青鐵路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德勝隧道順利貫通。隧道位於四川省阿壩州松潘縣境內,海拔2800米左右,全長22923米,建設歷時近10年。連接四川成都和青海西寧的川青鐵路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重要組成部分,正線全長約836公里。德勝隧道貫通後,川青鐵路成都至黃勝關段,預計年內開通,將徹底結束川西北地區沒有鐵路的歷史。

瀋陽至長白山高速鐵路全線控制性工程——後安隧道日前貫通。沈白高鐵作為東北東部地區客運主通道,建成通車後,將有力推進東北三省與京津冀地區深度融合。

在內蒙古,呼和浩特盛樂國際機場空管塔臺主體結構順利封頂,該機場預計2025年年底通航運營,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2800萬人次。在江蘇,連接常州和泰州的常泰長江大橋加緊建設,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斜拉橋,大橋預計下月完成主體合龍。

一批能源、水利工程也在加快推進。5月11日,“西電東送”重點能源項目——青海瑪爾擋水電站主廠房土建主體工程全部施工完成,預計今年年底實現全部機組投産發電,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22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16萬噸。

在安徽無為,引江濟淮鳳凰頸泵站改造工程迎來重要進展——新建泵房成功封頂,即將轉入水泵電機設備安裝階段。明年投運後,可對巢湖流域防洪、排澇、灌溉起到積極作用。

前四個月金融支援實體經濟質效提升 中小企業信心穩步回升

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1—4月,我國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質效不斷提升,為經濟高品質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數據顯示,4月末,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89.93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為244.92萬億元,同比增長9.1%,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

前4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0.19萬億元。從投向看,中小企業信心穩步回升,生産投資更具活力。綠色貸款、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保持30%左右的高位,“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增速近20%,為經濟持續注入新動能。

融資成本穩中有降。4月份企業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76%,比上年同期低23個基點;個人住房新發放貸款利率為3.7%,比上年同期低48個基點,均處於歷史低位。

今年以來,我國金融支援實體經濟力度不斷加大,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中長期流動性超過1萬億元。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設立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靈活適度、精準有效的貨幣政策為經濟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援。

補短板、提産能 東北地區春播進度過半

目前,東北地區春播進度過半,春玉米、春大豆和中稻播種進度均快於上年同期。

東北地區糧食播種面積佔全國糧食面積四分之一以上,最近一週,日均播種達2000萬畝左右。今年,東北各地分類施策,補短板、提産能。

吉林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突出培肥地力,將資金投入佔比由5%提高到20%以上。長春市在增施有機肥基礎上,擴大免耕播種面積,通過黑土地保護整合技術模式提升地力水準。

玉米是遼寧第一大糧食作物,今年計劃春播4200萬畝。當地在8個玉米單産提升重點縣整建制推進高密度種植、高效率肥水技術。彰武縣著力補齊滴灌設施短板,不少農機具上都安裝了滴灌架,播種、滴灌帶鋪設一次性完成,大大提高了玉米抗旱能力。

趁著天氣晴好,東北地區大豆也正搶墑播種。內蒙古在東部17個旗縣整建制推進大豆單産提升,集聚各類要素統籌建設135萬畝核心區,解決過去由於地塊分散,配套技術跟不上、推廣不開等難題,今年春播技術到位率將提高10個百分點。

這幾天,黑龍江水稻插秧陸續展開,今年,當地優化優質高效品種區域佈局,主推123個主要糧食作物品種,破解“優質不高産,高産不優質”的難題。慶安種糧大戶王廷富的400畝水稻就選用了當地新培育的優質高産新品種。

今年,農業農村部資訊中心還在黑龍江等地,推行“北斗+智慧農業”試點,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並配套其他智慧農業技術,大面積提高玉米大豆單産。目前,東北地區春播進展順利。

京津冀協同發展向更高水準邁進

5月12日,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在天津舉行,三省市圍繞共同推進雄安新區高標準高品質建設、協同推進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提質增效等方面發佈多項政策機制。三省市還共同簽署13個合作協議和産業合作項目,涉及政務合作、産業協作等多個領域。根據簽約內容,北京市懷柔區和天津市濱海新區將圍繞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加強文旅資源合作等9方面聯動發展;天津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將與北京中關村合作推進高端醫療産業園二期開發建設。此外,三地還發佈一批京津冀社保“一卡通”應用場景,推進三地社保卡跨省通用、一卡多用、線上線下場景融合發展。

今年將完成投資1000億元加強農村供水工程建設

記者從水利部了解到,今年,財政部、水利部下達40億元中央財政農村供水維修養護補助資金,並安排30億元實施60個縣域小型引調水工程建設,同時鼓勵地方使用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力爭全年完成農村供水工程建設投資1000億元,到年底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2%,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農村人口比例63%。

我國首個大容量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投運

5月11日,我國新型儲能領域內首個十兆瓦時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在廣西正式投運。這是我國鈉離子電池儲能技術首次實現規模化應用。預計每年可發出清潔電能730萬度,相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000噸。

深圳至墨西哥城航線首航

5月11日,南航深圳—墨西哥城航線首航,標誌著我國首條直飛拉丁美洲的客運航線正式開通。該航線全長超過14000公里,飛行時間約16小時,比之前大大縮短,預計每週兩班,是我國民航最長直飛國際客運航線,也是全球航距最長的十條直飛航線之一。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