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有力推動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
徐佔忱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世界經濟研究部部長,“一帶一路”研究部部長,國經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多來,在中國與共建方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建設取得顯著成就。2023年10月,中國提出支援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引領共建“一帶一路”邁上高品質發展新臺階。
目前,中國已同全球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簽署國家中絕大多數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顯示各方對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原則、目標和方式等的高度認同。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其體現出的治理觀、發展觀、合作觀、義利觀等顯示出多方面實踐價值。作為新時期由發展中國家提出的重要全球公共産品,共建“一帶一路”正有力、持續地推進廣大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這也是中國對全球發展事業作出的重大貢獻。
共建“一帶一路”為發展中國家工業化提供強大助力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發展問題在發達國家關注位次中有所下降,全球治理、安全等方面困境對發展的掣肘加劇,這導致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出現放緩現象。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説,實現工業化是其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物質基礎,是實現國家經濟現代化的必由之路。2021年12月,聯合國發佈《工業化對世界人民福祉的重要意義》指出,目前世界上僅有63個經濟體實現工業化,人口占比不到全球20%,這些經濟體生産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製成品。而47個最不發達國家佔世界人口13.4%,所生産的製成品總量不到世界總量的1%。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在製成品産量上貢獻了30%。新冠疫情期間,一些欠發達國家缺乏口罩等基本用品生産能力,這可以看出,工業化發展對人民生活福祉的極端重要性。
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均體現中國將發展作為解決全球問題主要出發點的一貫主張,加快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是二者共同的落腳點。共建“一帶一路”助力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發展進程,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工業化提供強大助力。這體現在其具有鮮明的開放性、平等性、包容性和成長性,給發展中國家共建方基於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工業化發展道路,提供充分的自主空間。未來,共建“一帶一路”將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在新技術條件下探索跳出傳統工業化模式,推動工業化進程、品質和效能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這也證明共建“一帶一路”具有全球性意義。
共建“一帶一路”為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創造新動能
通過“一帶一路”共建的産業園區,成為一些發展中國家推進工業化的重要載體。在一些基礎相對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發展的要素和制度條件體系化程度低,短時間內無法做到具有普通工業化能力,中國和有關共建國根據當地要素和市場需求特點,創辦了一批工業園區、産業園區和經貿合作區等特殊經濟區,促進了當地資源、勞動力、技術和本土市場等的整合,發揮了不可多得的示範、輻射和帶動效應。
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所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將中國優質産能和發展中國家的需要有機結合起來,國際産能合作成為共建國推進工業化的重要引擎。産能合作激活共建國本地市場,助力建立現代市場體系,為工業化培養一批具有現代專業技術、現代管理經驗的專門人才。國際産能合作和各類合作園區在較短時間內為發展中國家蓄積了新工業化動能。
共建“一帶一路”解決發展中國家工業化所需的基礎設施
必要的基礎設施水準是工業化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發展中國家要實現工業化,重大交通、能源等“硬性”基礎設施是“剛性”約束,“硬性”基礎設施供給不足,也導致“軟性”基礎設施發揮作用受限。共建“一帶一路”項目合作中相當大比重是“硬基建”項目。
中國推動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截至2023年2月,亞投行累計投資項目195個,其中,107個項目屬於基礎設施領域。中國在重大基礎設施無論是建設經驗、技術水準、融資成本等都居於世界前列。中國與共建國家合作開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提高相關國家資本積累,增強其經濟發展效率,並催生出巨大的本地需求,基礎設施建設正有力地推進相關國家工業化進程。共建“一帶一路”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同當地工業發展有效聯動,既提高了基礎設施的效用和效益,也為當地工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助力。
“綠色絲路”“數字絲路”助力發展中國家走上新工業化道路
當今全球科技發展、生態環保約束趨緊、全球産業格局深度調整,發展中國家已有比較優勢弱化,工業化進程受到多方面不利影響。“綠色絲綢之路”和“數字絲綢之路”在有些發展中共建國呈現“雙轉型”特徵,這對全球範圍內提升後發國家工業化品質和效能極具意義。
中國把綠色作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方面,積極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議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共建“一帶一路”同樣把“綠色絲路”建設作為基本要求。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在南亞、東南亞、南非投資建設一大批風電、光伏、水電等可再生能源項目,推進相關國家探索走出傳統工業化“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以能源方式轉型助力工業化發展方式轉型,走上新工業化道路。
共建“一帶一路”與數字基礎設施、數字技術、數字産業深度融合,正深刻改變共建國的工業化面貌。中國與東南亞、中亞、西亞、非洲、拉美等國家深度開展“數字絲路”建設。截至2022年10月,中國已與17個國家簽署“數字絲綢之路”合作諒解備忘錄,與23個國家建立“絲路電商”雙邊合作機制,與有關國家建設34條跨境陸纜和多條國際海纜。
中國與共建國在數字基建、數字技術、消費電子、數字應用、跨境電商等相關數字領域合作的廣度不斷拓寬,提升共建“一帶一路”給共建國民眾帶來的獲得感。“數字絲綢之路”縮小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間的數字技術鴻溝,加快共建國數字化轉型,有利於提升其工業化品質。
未來十年,共建“一帶一路”將深刻影響全球工業化進程。中國新型工業化道路對廣大發展中國傢具有強大吸引力和示範效應,中國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正形成強大的自主外溢效應,這對全球發展是巨大機會。中國希望發達國家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共同推動形成全球範圍內資源、資本、勞動、市場等要素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全球工業化健康快速發展勢頭,為全球化發展創造新動能。
編審:蔣新宇 唐華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