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西方駐軍下“逐客令”,非洲安全自主意識在覺醒
馬漢智 李曉宇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4月19日,美國副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與尼日過渡政府總理拉明•澤內在華盛頓舉行會議後宣佈,美國將根據尼方要求,撤離駐紮在當地的約1000名美軍士兵,關閉在尼日的無人機基地。同時,西方在該地區的另一“反恐前哨”查德也被曝向美軍下了“逐客令”。有報道稱,大部分美軍士兵或將撤至毛里塔尼亞。
美法合作“反恐”難以為繼。2012年馬利內亂後,“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的地區分支力量逐漸壯大,向整個薩赫勒地帶擴散,美歐持續加大對該地區的反恐投入。其中,美法兩軍合作密切,被認為是主導力量。2015年10月,美國和尼日簽署軍事合作協議,陸續向尼日派駐1100余名美國士兵,分別入駐兩處航空基地,一處位於首都尼亞美,另一處是耗資1.1億美元的阿加德茲無人機基地,該基地是非洲大陸僅次於吉布地美軍基地的第二大武裝無人機基地。
2023年7月底,尼日軍方通過國家電視臺宣佈已推翻總統巴祖姆的政權。總統衛隊司令阿不杜拉•哈馬尼為首的政變軍人宣佈廢除與法軍的軍事協議。作為在非洲反恐“密切戰友”的法國,已于2023年12月撤離全部駐軍,正式結束在薩赫勒地區長達十年的反恐行動。美國在尼日政變後,依然希望保持與尼方的安全合作,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今年1月,俄羅斯同尼日簽署軍事防衛協議。就在阿加德茲市民眾上街抗議的前一週,俄羅斯軍事設備和100余名軍事教官抵達尼亞美。法媒報道稱,當前,尼日驅逐美軍的操作和2023年底驅逐法軍相似,都是先廢除安全合作協議,然後抗議在尼日的軍事存在,隨即加強同俄羅斯的軍事合作。
美法軍隊被驅逐出非洲相關國家,反映出非洲對西方主導反恐效果不彰的強烈不滿。美西方國家以反恐為名駐紮在薩赫勒地區,但該地區的反恐形勢卻急劇惡化。因為美西方國家想全力搞大國競爭,而不願意實打實地幫助非洲反恐。另外,它們也擔心失去已有勢力範圍。因此,在俄羅斯與非洲相關國家軍事合作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美西方國家只能接受被驅逐的命運。
馬利、布吉納法索、尼日等國通過政變上臺的軍政府,對國家安全形勢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即便是從維護自身執政合法性出發,也會努力打破既有的安全合作格局。應當説,這些國家與俄羅斯走近,很大程度上與美西方在這些國家“三心二意反恐,一心一意謀私利”密切相關。西方慣於將非洲相關國家政變後與俄羅斯軍事合作,放棄與美西方的軍事合作,看成是大國競爭的戲碼,而忽略了非洲自身的主體性。政變後,馬利、尼日、布吉納法索簽署《科普塔科—古爾馬憲章》,建立薩赫勒國家聯盟,共同抵制外部干涉,體現出這些國家維護自身主權和安全的強烈訴求。
近年來,在經濟發展緩慢、治理效能不彰的背景下,恐怖主義等影響非洲安全的多重因素持續發酵,非洲安全局勢面臨重大挑戰。在此背景下,非洲國家探索以非洲方式解決自身恐怖主義問題的進程在加速。一是尋求標本兼治,摒棄唯軍事論。非洲國家認識到單靠軍事和安全手段難以徹底根除恐怖主義,因此強調以發展促安全的安全觀。馬利、尼日等國在政變後,其經濟活動並未受到大的影響,且積極尋求和擴大國際經濟合作,持續改善民生,鞏固政權根基。二是堅持以我為主,強化非洲次區域協作。美法軍被驅逐,核心還是非洲國家不滿自己安全的命運被別國掌握甚至操弄。新成立的薩赫勒國家聯盟宣佈,其首要任務是打擊恐怖主義。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和盧安達安全部隊向莫三比克德爾加杜角地區部署軍隊,極大削弱該國恐怖主義威脅。三是非洲國家期待聯合國發揮引領作用,深化對非反恐合作。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