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以新質生産力驅動國際傳播認知變遷

2024-04-20 17:47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作者:王一然、徐衡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新質生産力是在數字時代,通過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以及産業深度轉型升級,來實現生産力質的飛躍。在國際傳播工作中,新質生産力表現為利用先進的技術觀念和工具,來提高跨文化傳播的效率和品質,助力提升國際傳播效能。

目前,我國對於國際傳播的主流認知還停留在“外宣”範疇,還局限在強調現實空間和國界的傳統定式。很多人認為,只要在境外建立規模足夠大的媒體網路、建立體量足夠大的網站或社交媒體賬號矩陣,使用“大水漫灌”的傳播手段來推動宣傳工作,就能迅速佔領海外輿論場。然而,舊模式、舊生産力所生産的內容産品,受語言、價值觀、歷史文化等差異性因素的影響,面臨著題材受限、市場狹窄等問題困擾。鋻於此,我們要科學認識並正確運用“新質生産力”賦能國際傳播,突破跨文化傳播壁壘。

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虛擬現實是國際傳播“新質生産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技術、新主體、新業態、新合作、新平臺等各方面創新疊加,為各類媒介與海外受眾建立普遍關聯提供了重要契機,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面臨新的機遇。例如,我國主流媒體可以通過生成式AI,實現自動化新聞寫作、視覺設計、影視製作等內容生産工作,還能夠根據不同國家用戶的閱讀習慣和偏好推薦個性化的內容,極大地增強了國際傳播的針對性和精準性;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新聞報道和體驗,更有利於展示多元立體的中國國家形象。

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性資源,可以説是國際傳播“新質生産力”的堅實底座。國際傳播的主體除了黨和政府,還有各類企業、社會組織。隨著全球化和技術革新的不斷加速,“中國故事”的各類傳播主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揚帆出海。其中,中國出海企業更是正在完成從“制”到“智”的産業升級,數字基礎設施、智慧工廠、新能源汽車等中國品牌或企業,正在將科技成果與國內成熟的商業模式引入到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這使得全球性數據的積累,能夠有效地激發其他資源的創造力,為國際傳播工作提供寶貴的數字資源或數字資産。例如,蘇州大學傳媒學院“講好中國故事”産學研創業團隊,通過大數據挖掘和分析技術,對境外媒體涉華議題動態和境外社交媒體用戶的行為圖式進行深度研究,助力研判境外輿情態勢,實現“中國故事”的精準和個性化傳播。

在當前複雜的世界政治經濟環境下,做好國際傳播工作不是一招一式、一朝一夕之功。新聞傳播是開放型的應用性學科,應當充分利用好新一輪數字科技革命帶來的技術紅利,利用好新技術賦能國際傳播認知體系,為各行各業搭建平臺、設立紐帶,推動資訊的溝通和交流,在創新和變革中實現破局、博採眾長,共同演奏出講好中國故事的最強音。

【責任編輯:盧小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