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高濤:莊子語言哲學思想與海外傳播價值

2024-04-19 15:33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文丨高濤  湖南工商大學國際商學院副教授

20世紀以來,現代哲學發生語言學轉向,語言不再淪為討論哲學問題的工具,轉而成為了哲學反思自身的起點和基礎。英美實證主義正逐步向分析哲學與日常語言哲學轉變。莊子有關“道言”、“名實”、“言意”、“道不可言”與“道不可不言”等論述揭示了語言的體悟性、相對性與不可交流性,與當代後實證主義思潮兼具融通性。我國學者通過對比莊子與柏拉圖、維特根斯坦、德里達等在語言哲學思想的異同,為今後對比莊子語言哲學與西方關係哲學、過程哲學、有機哲學、解構主義以及後現代語言哲學開闢了道路,提供了良好的借鑒。莊子語言哲學思想的海外傳播有助於增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吸引力、影響力和感召力。

一、莊子中國式唯名論語言哲學思想

莊子關於“道言”、“名實”和“言意”的論述本質是研究“詞與物”、“言與行”和“言與思”的關係,也是研究語言與世界、語言與實踐以及語言與思想之間的哲理聯繫。他提出了語言的局限性、相對性以及如何超越語言困境的思想。

言與意的相對性思想。通過《知北遊》中“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天道》中“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和《外物》中“得意而忘言”等有關論述,莊子認為把握思想需得意忘言,揭示了語言的相對性與局限性,這種語言哲學思想與索緒爾的能指與所指理論,奎因的“譯不準原理”具有諸多相似性。

名與實的非同一性思想。樸素指稱論與精緻指稱論者一般都將詞語的意義與詞語所指稱的對象等同起來,但莊子否認名與實存在同一性,他在《逍遙遊》中提出“名者,實之賓也”的名實論思想。他在《齊物論》中論述了名稱與實在之間不存在必然聯繫的思想,他説“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物謂之而然”和“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他在《天道》中提出名與實非恒常指稱論思想,他説“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莊子以上名實觀與中世紀“唯名論”關於名稱即聲音和維特根斯坦關於語言規則類似于遊戲規則的思想具有諸多相通之處。

超越語言困境的思想。莊子認為擺脫“道-言”困境的出路在於以“無言”方式言,以“象”的方式言,他在《齊物論》中提出“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和“振于無竟,寓諸無竟”的思想。他主張通過生動的形象和強烈的感情去感染人、感觸外界事物,讓讀者自己去意會其中的哲理,他在《寓言》中要求“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他主張把握“言外之意”,通過體悟語言在理論和實踐層面實現對語言局限性的超越,他在《徐無鬼》中提出“彼之謂不道之道,此之謂不言之辯”,這種“體悟”語言哲學思想,對於人類擺脫語言困境,確立了獨特的中國式古典解決方案,也是對現代語用學思想的補充。

二、莊子語言哲學思想的海外傳播現狀

莊子哲學通過譯介在漢字文化圈引發“莊子熱”,也受到如黑格爾、謝林、雅思貝爾斯、馬丁.布伯和海德格爾等哲學家的肯定與推崇。莊子的語言體悟性、相對性和人本性思想與培根語言“市場假像”、格萊斯會話原則、奧斯汀語言行為説、奎因的“譯不準”定理、普特南的詞與物思想、維特根斯坦的“語言遊戲説”、索緒爾的指稱論、薩丕爾-沃爾夫假説等具有廣泛的對比價值。

莊子哲學在海外具備良好的傳播土壤和傳播基礎,其獨特語言觀可通過現代傳播理論和手段構建起專門的傳播機制。傳教士巴爾弗首次對《莊子》進行部分英譯,但其對莊子思想的把握相對粗糙。理雅各的英譯14篇,比較真實和通順地傳播了莊子的部分思想。翟理斯的英譯全本最完善,他將莊子界定為“神秘主義者、道德家和社會改革家”。戴遂良利用法文譯介。衛禮賢進行德文譯介。中國學者馮友蘭、林語堂、陳榮捷、汪榕培、陳鼓應等兼收並蓄地進行譯介傳播,彰顯了莊子哲學思想的當代價值。《莊子》在日本的傳播最早可追溯到8世紀,二戰後,日本代表性學者包括公田連太郎、福永光司、津天左右吉、森三樹三郎忠,以池田知久最全面。1776年至1800年,朝鮮半島《奎章總目》中已有《莊子》記載,並出現了《南華真經大文口訣》的朝鮮文本,當代以金白鉉的研究頗具名望。19世紀前,《莊子》在越南上層社會影響較大,1945年出現越南語譯本《莊子精華》,1960年出現節譯本。

三、莊子語言哲學思想的海外傳播機制

運用哈羅德·拉斯韋爾“5W”理論模型是構建莊子語言哲學海外傳播機制的有效方式。在傳播內容(What)上,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傳播能促成其內容的全面理解。在傳播主體(Who)上,學者或媒體通過宣傳報道、評論文章、學術講座、學術研究等專業性渠道進行傳播,以促其在國際學術界形成一定的聲譽和影響力。在傳播受眾(Whom)上,利用海外華人、漢學家或對中國文化有興趣的外國人將其思想傳播給更多的外國人。在傳播渠道(What Channel)上,利用學術研究作為推廣該思想的重要渠道,以學術期刊、學術研討會等作為傳播的重要載體;以出版物作為另外的推廣方式,如翻譯作品、學術專著、通俗讀物等;以網路平臺包括社交媒體、線上課程、網站、部落格等進行更廣泛地傳播和分享。在傳播渠道方面既要注重傳統媒體如電視、報紙、廣播等,也注重新興媒體如社交網路、流媒體平臺等傳播資訊的渠道或媒介。在傳播效果(What Effect)上,注重中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的認知效果,使得中國文化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和接受;注重人們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認同的態度效果,使得中國文化在全球範圍內得到更多的傳承和發展;運用大眾傳播效果理論構建反饋機制,注重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的行為效果,為世界提供新的思想資源和智慧支援。

莊子語言哲學與諸多現代語言哲學流派具備多方面的融通性。他所提出的語言相對性思想以及解決語言困境的獨特視角比現代語言哲學有關論述早了二千多年。其語言哲學思想的海外傳播,有利於推動中華文明的海外交流與互鑒,有利於增強中國傳統文化的海外認同感、傳播力與感召力。

【責任編輯:蔣新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