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報復行動總體克制,但衝突升級風險仍在
王晉 西北大學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時間4月14日淩晨,伊朗通過導彈和無人機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襲擊,作為對以色列空襲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的回應。儘管伊朗此次軍事行動規模較大,但是手段和目標選取較為理性克制,美國、伊朗和地區國家也都反對緊張局勢升級,因此,從目前情況看,衝突尚在可控範圍之內。未來,以色列不太可能大規模攻擊伊朗本土,但是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將成為衝突焦點地區。
伊朗的軍事行動,既顯示出強大的軍事實力,又展示出了克制和理性。一方面,伊朗發射數百枚導彈和無人機,並協調伊拉克什葉派民兵、黎巴嫩“真主黨”和葉門“胡塞”武裝等,共同向以色列發動火箭彈和無人機攻擊,顯示出伊朗在中東地區強大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伊朗的攻擊目標、攻擊手段也表現出了明顯的理性姿態,未向以色列民用目標及海外機構發動攻擊。在空襲結束後,伊朗第一時間宣佈“報復結束”,不願意讓衝突延續。
在本輪衝突中,美國也顯示出理性介入的一面。在伊朗發動攻擊之前,美國就不斷發出預警,呼籲地區國家尤其是以色列做好準備;在伊朗攻擊行動發起之後,美國通過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基地和艦隊,以“被動防禦”姿態來攔截伊朗的無人機和導彈,並未主動攻擊伊朗及其地區盟友。在衝突結束後,美國公開要求以色列不反擊伊朗。
美國的反應充分説明,其不願意被以色列“拖下水”,避免深度介入中東衝突。美國和以色列的“不破同盟”關係,使美國需要保護以色列安全;但是美國也擔心,以色列肆無忌憚的攻擊,會使美國重新陷入中東複雜事務中。美國已經在中東地區長期參與軍事行動,繼續擴大軍事規模可能會加重財政負擔,並增加美軍傷亡的風險,進而引發國內輿論和政治上的反噬,這顯然是謀求連任的拜登政府所極力避免的。
而以色列也缺少下一步大規模報復的動力。在本次伊朗的襲擊中,以色列國內輿論並不過分擔心,在衝突發生當晚,以色列人正常社會生活並未被過分影響和波及;襲擊本身也並未給以色列造成巨大人員傷亡。根據目前消息,只有內蓋夫沙漠地區的一名七歲女童受傷。因此,以色列政府並沒有必須反擊伊朗的輿論壓力,而且在失去美國的支援和幫助後,以色列也難以單獨發動對伊朗的全面直接攻擊。
儘管如此,認為衝突就此結束也為時尚早。以色列未來必然採取某種報復措施。由於以色列無法直接大規模攻擊伊朗本土,因此,其可能攻擊在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國境內的伊朗目標,引發衝突升級的風險仍然存在。與此同時,加沙地帶的戰事仍然沒有結束,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的立場差異很大,無法短期內彌合,因此,加沙衝突恐怕仍然持續。未來,地區形勢仍然十分緊張,需要國際社會的幫助和斡旋。
從去年10月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中東地區緊張局勢一直持續,各種傳統矛盾被激活,新的衝突風險也不斷出現。國際社會和地區國家,需要通力合作,早日結束暴力,為中東地區找到和平、穩定之路。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