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書寫現代文明與文化遺産相融共生的嶄新篇章

2024-04-17 08:48

來源:四川線上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雜誌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傳承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章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水準。
  夏鼎商彝、秦磚漢瓦、唐彩宋瓷……我國作為擁有5000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國,文物種類豐富、文物數量眾多、文物分佈廣泛,文物和文化遺産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歷史文化遺産不僅生動述説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不僅屬於我們,也屬於子孫後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重要歷史文化遺産,對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全面部署。此次發表的重要文章是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8月至2023年9月期間有關重要論述的節錄,為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力度、推動文物保護利用,增進文化認同、增強文化自信,厘清了思路、指明瞭方向。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從歷史深處走來,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從巍巍長城到蘇州園林,從三坊七巷到傳統村落,文物和文化遺産作為中華文明5000多年燦爛文明的實證,蘊含著歷史資訊和文化基因,承載著我們這個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拓展了我們對中國文明史的認知。要合理利用歷史文化遺産,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産多重價值,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這不僅是當今中華兒女傳承古老文明的歷史責任,也是建設精神文明家園、凝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要求。
  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敬畏歷史才能創造歷史。燦若星辰的文物和文化遺産,凝聚著先人的智慧和汗水,其本身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物化了濃縮了的文化史,是中國人志氣、骨氣和底氣的深厚滋養。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就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這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水準,更好賡續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讓文物的光芒穿越歷史、照進現實、點亮未來,就能不斷提升中華文化的傳播力、親和力和感染力,用文化自信的力量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的精神文化支撐。
  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就會缺乏豐厚的精神滋養和強大的文化支撐。保護文物和文化遺産功在當代、利在韆鞦。要讓文物説話,讓歷史説話,讓文化説話,創造更多新的文化場景、文化體驗、文化業態,使文物價值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就必須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加強歷史研究和傳承,發揮好以史明理、以史育人、以史啟智的教育啟迪作用,引導各族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文化觀,推動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品質、銳意進取的精神素質,書寫現代文明與文化遺産相融共生的嶄新篇章,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作者係天府評論特約網評員)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