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和以色列會爆發全面衝突嗎?
韓建偉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
當地時間4月13日晚,伊朗向以色列境內多個軍事目標發射300多枚彈道導彈和無人機。這是伊朗首次從其本土向以色列發動襲擊,是對不久前以色列襲擊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並造成多人死傷事件的回應。襲擊發生之後,以色列誓言進行報復,這被視為中東地區形勢升級的重大標誌。從博弈態勢來看,伊以雙方都在一步步突破不直接對抗、打代理人戰爭的界限,轉而進行一場危險的政治賭博。
對伊朗而言,襲擊以色列本土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政治目的。首先,伊朗政府安撫了國內要求強硬反擊以色列、維護國家尊嚴的民意。反猶太複國主義是伊朗自伊斯蘭革命以來官方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伊朗國內反猶民眾基礎深厚。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後,伊朗高調支援巴勒斯坦,其代理人都先後加入了對以戰爭。在以色列轟炸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後,伊朗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要求報復以色列。
其次,伊朗週密策劃此次襲擊,儘量避免以色列的再次報復。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事後公開聲明,在發動襲擊前,已將消息傳達給美國政府,給足了以色列做好防禦及美國支援調動的時間。伊朗的襲擊,還刻意避開以色列民用及非軍事場所。據稱,伊朗的導彈與無人機飛行速度相當緩慢,在沒有到達以色列本土之前絕大部分都被成功攔截,因此,幾乎沒有對以色列本土造成實質性傷害。在發動襲擊後,伊朗馬上宣佈襲擊“結束”,同時警告以色列及美國,不要對伊朗本土發動報復性襲擊。伊朗進一步從國際法角度為自身行為辯護,認為這是對合理自衛權利的運用,大大壓縮了以色列發動報復性打擊的空間。
再次,伊朗直接下場是對美國中東政策的一次巨大考驗。拜登政府在伊朗發動襲擊之後很快宣佈,不支援內塔尼亞胡政府對伊朗再報復,這令以色列試圖拖美國下水的計劃沒有得逞,也令以色列對如何發動對伊朗的報復性打擊心存忌憚。
伊朗從本土襲擊以色列的行為,屬於戰爭邊緣戰略,存在極高的螺旋上升風險。但從雙方爆發全面戰爭的條件來看,兩國都存在短板。這是由兩國的地理距離與國家能力決定的。伊朗與以色列的地理距離遙遠。從以色列方面來看,以色列空軍如果要對伊朗展開空襲,勢必通過臨近幾個國家的領空,必須通過空中加油的方式才能完成對伊朗本土的打擊,以色列能夠威脅伊朗本土的只有導彈,但其導彈數量能否支撐同時在幾條戰線上作戰值得懷疑。其次,對以色列來講,與伊朗全面開戰並不符合其戰略利益。當前以色列已經在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黎巴嫩南部、敘利亞、伊拉克及葉門等地陷入衝突,如果再與伊朗全面開戰,伊朗代理人勢必對以色列展開更多襲擊,以色列能否維持其戰略優勢將是個巨大挑戰。
對伊朗來講,內憂外患的形勢及武器技術方面的劣勢,決定了自身只能採取防禦性戰略,對以色列的威懾點到為止。如以色列不對伊朗發起強烈報復的話,那麼,兩國會繼續維持低烈度的戰爭狀態。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