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危險信號!美國將在亞太地區部署陸基導彈

2024-04-14 07:00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郭曉兵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軍控研究中心主任

4月6日,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查爾斯•弗林表示,美國將於今年年底前在亞太地區部署中程導彈。這將是美國自2019年退出《中導條約》以來,首次在美國本土以外部署陸基中導,也是美國謀求單方面軍事優勢的霸權舉措。此舉必將危及亞太地區穩定,增加衝突和對抗風險。

美軍欲部署的陸基導彈為“堤豐”導彈發射系統。該系統能夠發射“標準6”地對空導彈和陸基“戰斧”巡航導彈。去年6月,美陸軍宣稱“堤豐”系統已擁有全面作戰能力。今年1月,陸軍啟動第二個“堤豐”連。“標準6”地對空導彈射程為240-460公里,可執行防空、反艦以及對地攻擊等作戰任務。陸基“戰斧”巡航導彈是一種全天候潛艇或者水面艦隻發射的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射程可達2500公里。

美國在亞太地區部署陸基中導意欲何為?通過被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和《國防戰略》奉為圭臬的“一體化威懾”概念,可以窺見其基本思路。按照美國軍方定義,“一體化威懾”分為三種類型,即拒止威懾、韌性威懾和成本強加戰略。美軍欲一石三鳥,通過在亞太地區部署陸基中導,將同時在三個方面有所收穫:

首先,美軍欲以陸基中導實施拒止威懾,以反制所謂中國“反介入”和“區域拒止”戰略。美軍事戰略家詹姆斯•霍姆斯(James Holmes)和吉原俊井(Toshi Yoshihara)提出,可以使用陸基反艦導彈控制第一島鏈,封鎖進出西太平洋的關鍵通道,藉以反制迅速發展的中國海軍,並使中國在臺海以及周邊海權爭議中有所顧慮,不敢放手出擊。

其次,美軍欲以陸基中導增加供給力量多樣性,增強其在亞太地區的韌性威懾能力。美軍曾一再炒作《中導條約》的約束使中美之間産生巨大“導彈差距”。其實,《中導條約》禁止的只是陸基中導,對於海基、空基中程導彈並未設限。因此,美軍擁有大量艦載“戰斧”巡航導彈和空基JASSM/LRSAM導彈。但是,支援在亞太地區部署陸基中導的鷹派人物主張,與陸基機動導彈相比,海基和空基導彈既昂貴又脆弱,且美國海上力量承擔的任務已過於廣泛,無力應對中國的中導威脅。增加在亞太的陸基中導部署,可以提升對手選擇打擊目標時的難度,從而強化美國前沿部署力量的韌性。

再次,美軍還欲以陸基中導增加對手採取軍事行動的成本。美軍試圖以部署陸基中導將地區盟國和夥伴綁上戰車。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研究員村野將建議,在琉球群島部署射程為750-1000公里的陸基巡航導彈,在本州島西部以及西南諸島部署陸基中導。此外,他還建議從東南亞到日本西南諸島,再到九州島部署地對艦巡航導彈。迄今為止,尚無地區國家公開表示願意在本國部署美軍陸基中導。但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美軍的陸基中導將部署在關島,但會在日本進行訓練。這是一個危險信號。

此外,也不排除美軍重施當年對蘇聯施壓的伎倆,以亞太陸基中導部署計劃為籌碼,施壓中國談判新版《中導條約》。

美國此舉將嚴重影響地區戰略穩定,增加衝突風險。一是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陸上戰略縱深有限,陸基中導生存能力較差。為避免被對手摧毀,美國在危急時刻可能使用陸基中導實施先發打擊,從而引發衝突進一步升級。二是美國在西太平洋部署的陸基中導如攻擊對手核武庫,將增加核升級風險。三是美國在其盟國和夥伴部署陸基中導,將增加集團對抗和導彈擴散風險。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