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博鰲亞洲論壇為世界和美與共持續貢獻中國力量

2024-04-01 08:31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焦健 

3月26日-29日,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在海南博鰲舉行。本屆年會主題為“亞洲與世界:共同的挑戰,共同的責任”。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0位政界、工商界和智庫學者代表出席年會。

今年年會設立“世界經濟”“科技創新”“社會發展”“國際合作”四大板塊數十個議題,涵蓋“減少貿易碎片化”“‘全球南方’的興起”“人工智慧全球治理”“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等40多場分論壇和相關活動。年會還從不同視角出發,舉辦了一系列雙邊對話會和企業家圓桌會。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際形勢持續動蕩,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多發,各種新舊問題與複雜矛盾疊加,加強全球治理迫在眉睫。在變亂交織的背景下,亞洲仍是全球增長的關鍵驅動力。亞洲具有要素資源豐富、市場規模巨大、經濟互補性強等優勢,近年來一直是世界經濟增長最有勢頭的地區之一。

本屆年會發佈的《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4年度報告》和《可持續發展的亞洲與世界2024年度報告》,旨在為亞洲和世界尋求一條共迎挑戰、共擔責任的合作之路。報告顯示,在經濟增長方面,在相對強勁的消費和積極的財政政策支援下,亞洲經濟增速有望高於2023年,達到4.5%左右,亞洲仍將是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地區;2024年,亞洲GDP規模佔全球比重預計為49%,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亞洲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電子商務市場,2023年,中國(第一)、日本(第四)、南韓(第五)、印度(第六)的零售電商市場銷售量排名全球前十。2022年,亞洲數字服務貿易出口占全球比重為27%;同比增速為10.04%,位居世界第一。

與此同時,亞洲經濟增長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亞洲主要經濟體都是外向型經濟,長期以來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合作,並建立了出口主導的産業結構,因而深度融入國際市場,特別是對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的依存度較高,外需持續下行影響著亞洲國家的經濟增長;從內部來看,為應對新冠疫情等突發因素的衝擊,亞洲經濟體都推出了大規模的刺激性財政政策,政府債務水準高位累積,財政政策空間持續收窄,已有部分亞洲國家出現了債務危機,並引發了經濟和社會動蕩;由於地緣政治競爭激化和部分國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傾向加重,美國等發達國家更加頻繁地對外實施經濟制裁和“ 脫鉤斷鏈”政策,以實現其打壓競爭對手的政治目標,對亞洲進行“陣營分割”也將嚴重影響亞洲的發展前景。

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5.2%,位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在“中國經濟展望”分論壇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巴奈特表示,去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經濟每多增長1%,與中國有聯繫的經濟體就會多增長0.3%。”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不僅對中國有益,對其他國家也是利好。與中國深化合作無疑將為亞洲各國提供更多、更好的發展機遇。

“世界各國應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共同肩負促進和平與繁榮的責任。只有國際社會肩負共同責任,切實加強合作,才能夠推動世界繼續走上和平與繁榮的軌道。”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表示,“博鰲亞洲論壇有義務、有責任為全球化、自由貿易、多邊主義以及亞洲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響亮發聲,而且要探索應對、解決問題的全新方案。”

2001年2月,博鰲亞洲論壇成立。同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中國和世界彼此成就,也讓博鰲亞洲論壇成為外界感知中國發展的一個重要窗口。成立20多年來,博鰲亞洲論壇見證了中國、亞洲、世界走過的不平凡歷程,為促進亞洲和世界發展發揮了重要影響力、推動力。博鰲亞洲論壇作為聚焦亞洲交流與合作的國際一流盛會,持續為實現世界繁榮與共的和美願景貢獻中國智慧,為全球互聯互通、世界和美與共貢獻中國力量,為各國人民攜手同心共護家園、共創美好未來貢獻了中國方案。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環顧今日亞洲,各方利益交融、命運與共是基本現實。面向未來,亞洲發展要續寫奇跡,必須築牢和平發展的根基。站在新的時代路口,亞洲各國應攜手共進,勇擔時代責任,堅持成功經驗,共同做亞洲安全的維護者、亞洲發展的促進者、亞洲合作的踐行者、亞洲開放的推動者和亞洲文明的弘揚者,堅定朝著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目標邁進,共建和平安寧、繁榮美麗、友好共生的亞洲家園,為世界和平發展注入更多亞洲力量。(作者係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講師)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