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徐建偉:提升可靠性增強製造業競爭力

2024-03-20 11:21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製造業既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核心支撐。世界製造強國都擁有一批為行業發展樹標桿、為國際市場定標準、為企業競爭立口碑的高精尖産品,這些高精尖産品最鮮明的特徵就是具有卓越的可靠性。我國是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製造業門類齊全,有強大的生産效率和配套協作能力。與此同時,製造業“大而不強”“全而不優”“多而不精”的問題依然突出,在産品品質性能上仍有提升空間。進一步增強價值創造、品牌建設、標準引領等核心競爭力,需要持續提高産品品質,通過提升可靠性為製造強國和品質強國建設蓄勢賦能。

可靠性是反映産品品質水準的核心指標。隨著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産品可靠性的內涵進一步拓展,逐步從單純的功能性能優異向包括經濟性、安全性、環保性等多維度的“全週期可靠性”“大視角可靠性”轉變。新發展階段,我國製造業加速向高品質邁進,必須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品質和效益上來,把提升可靠性作為製造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主攻方向。

製造業高品質發展需要面向高端化品質化需求,以品質性能提升為基礎,增強高端優質産品供給能力。由於發展起步晚、積累不足,傳統製造業尚存在粗放發展、重復建設問題,一些新興産業也出現同質化競爭態勢,部分企業基於盲目擴張的發展路徑和價格競爭策略,不惜降低産品性能來獲得市場競爭優勢。産業粗放發展導致企業技術水準和效益水準較低,品質差、性能低的産品進入市場還會擾亂競爭生態,不利於創新型企業發展壯大、優勢産品脫穎而出。提升企業産品可靠性,能夠形成一批技術先進、品質過硬、品牌特色鮮明的優質産品,為企業拓展高端市場、增強競爭能級、提高價值創造能力注入強勁動力,從而有效提升製造業供給體系品質。

製造業高品質發展需要聚焦産業鏈迴圈暢通,以品質性能追趕超越為核心,加快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補短板。擁有重大技術裝備、核心零部件、關鍵核心産品是産業鏈供應鏈暢通迴圈的關鍵。目前,一些自主創新産品品質可靠性較國際先進水準尚有差距,成為部分産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卡脖子”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在高端軸承、先進半導體材料、高性能晶片等領域表現明顯。對標國際先進水準,提高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産品可靠性、穩定性、一致性,有助於增強製造業自主可控能力、降低外部風險衝擊,進一步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

製造業高品質發展需要面向全球高水準競爭,以一流的産品品質性能為支撐,塑造參與國際競爭新優勢。當前,全球産業競爭格局面臨一些變化,新的競爭優勢必然要建立在優異的産品品質基礎之上。我國許多製造産品出口規模位居全球前列,但大多以中低端産品為主,話語權不強、議價能力較低,究其原因還是産品可靠性、創新性、穩定性不足,對增強産業核心競爭力支撐不夠。提升産品可靠性有助於建立品質、品牌、標準等非價格競爭優勢,獲得更高市場認可度、美譽度,更好塑造製造業品牌和國際形象,從而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位勢和能級。

提升可靠性水準是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抓手,需要全鏈條協同、跨領域融合,加快形成以高可靠性為重點的産業競爭新優勢。

一是通過強化基礎突破短板制約。基礎産品是製造業産品可靠性的基石,可靠性必須建立在性能優異的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軟體、重大技術裝備等基礎之上。要加快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工程,推進“卡脖子”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高技術産業化、生産批量化、産業規模化水準,提升産品穩定性、可靠性。強化整零協同、供需銜接,推動基礎産品在推廣應用中迭代技術、改進産品、提升性能,解決基礎産品“沒得用”“不敢用”“不好用”問題。

二是通過改進工藝升級技術路徑。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提升産品可靠性賦予了巨大能量。要提高新一代資訊技術應用水準,推動生産活動和企業管理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升級,加強品質性能資訊採集、分析和利用,提高産品研發設計、品質控制、監控運維、售後服務水準,保證工藝穩定,實現品質管理標準化精細化。發揮鏈主企業、領軍企業“智改數轉”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技術工藝升級,強化全産業鏈全供應鏈品質性能協同提升。

三是通過完善標準優化産業生態。充分發揮標準對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快構建有利於提升産品可靠性的良好生態。鼓勵企業、行業協會、專業機構加強可靠性標準體系建設,完善基礎共性標準、關鍵技術標準與重點行業應用標準,提高標準適用性、先進性和有效性。聚焦機械、電子、汽車、材料、零部件等重點行業,以提升可靠性為重點,對標國際標準和規則,結合行業轉型升級需要開展標準制定修訂。強化標準宣貫和實施,加快標準推廣應用,為可靠性突出的産品創市場、增優勢。

四是通過夯實配套支撐構築系統保障。提升可靠性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人才、計量、公共服務等配套支撐。加強高技能人才、品質管理人才培養,讓精品製造的理念紮根紮實。構建完善的品質基礎設施體系,加強計量、標準和檢驗檢測技術一體化建設,建立一批産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和檢驗檢測、計量測試、標準研製機構,提升産品可靠性測試驗證能力。培育發展專業化水準高、技術實力強的第三方服務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産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徐建偉)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