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傳習錄】新質生産力與新質戰鬥力高效融合、雙向拉動,必須把握好三點

2024-03-14 08:37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沈夏珠 江西師範大學新時代強軍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3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新興領域戰略能力是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重要組成部分,關係我國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關係國家安全和軍事鬥爭主動,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要意義。要乘勢而上,把握新興領域發展特點規律,推動新質生産力同新質戰鬥力高效融合、雙向拉動。

推動新質生産力同新質戰鬥力高效融合、雙向拉動,必須堅持改革強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一場整體性、革命性變革,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時代要求,是強軍興軍的必由之路,也是決定軍隊未來的關鍵一招。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過程中,要強化戰鬥隊思想,堅持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標準,加強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增加新質戰鬥力比重,各項工作和建設、各方面力量和資源,都要聚焦軍事鬥爭準備、服務軍事鬥爭準備。要以加快新質戰鬥力供給為牽引,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優化國防科技工業佈局,健全先進技術敏捷響應、快速轉化機制,構建同新興領域發展相適應的創新鏈、産業鏈、價值鏈。通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解放和發展新質戰鬥力,全面提高部隊以打贏資訊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能力為核心的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

推動新質生産力同新質戰鬥力高效融合、雙向拉動,必須堅持科技強軍、人才強軍。恩格斯指出:“暴力的勝利是以武器的生産為基礎的,而武器的生産又是以整個生産為基礎,因而是以‘經濟力量’,以‘經濟狀況’,以可供暴力支配的物質手段為基礎的。”有軍事家指出,決定現代戰爭勝負的因素主要有三種: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人與物的結合因素。新時代強軍興軍,從人的因素講,就要著力政治建軍、人才強軍;從物的因素講,就要著力科技強軍、實現經濟實力和國防實力同步增長;從人與物的結合因素講,就要著力推進實戰化訓練,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技術專家與士兵相結合,將是未來軍隊的基本形式。要增強創新自信,堅持以我為主,從實際出發,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原始創新,打造新質生産力和新質戰鬥力增長極,把握新興領域交叉融合發展特徵,加強整合創新和綜合應用,推動形成多點突破、群體迸發的生動局面。

推動新質生産力和新質戰鬥力高效融合、雙向拉動,必須堅持軍民融合發展。軍民融合發展是興國之舉、強軍之策。一方面,新質生産力發展為新質戰鬥力發展提供強大經濟基礎和先進科技支撐。一個國家軍隊的戰鬥力水準總是以這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生産力發展水準為上限的。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沒有各類科研機構和創新型企業的科技研發,就沒有新質戰鬥力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條件。另一方面,新質戰鬥力為新質生産力發展提供強大力量保障和先進科技供給。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為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保駕護航。民用技術與軍用技術的相通性,決定了新質生産力和新質戰鬥力發展具有統一性,在科技發展史上,諸多民用科技都是率先用於軍事領域,新質戰鬥力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強大的科技反哺效益。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統籌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新型作戰力量發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黨的二十大後,黨中央從推動高品質發展全局出發,明確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這為新興領域戰略能力建設提供了難得機遇。必須站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戰略全局的高度,統籌推進新質生産力同新質戰鬥力發展,把生産力增長模式與戰鬥力生成方式、工業資訊化與軍隊資訊化、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科教興國與科技強軍結合起來,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融入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大體系中,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